广发证券投行业务刚复苏,保代又被罚

在IPO放缓的大环境下,上市券商的投行业绩显著承压,今年上半年,43家上市券商里仅有9家券商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实现正增长。曾因康美造假案投行业务落至谷底的广发证券就位列这9家券商其中。然而,还没等逆势上涨的投行业务成为广发证券整体业务下滑的救命稻草,广发证券的两名保荐代表人又受到了监管处罚。

9月6日,深交所对广发证券保荐代表人魏妩菡、李映文发布监管函。监管函显示,魏妩菡、李映文作为四川科瑞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保荐代表人,未能发现发行人销售费用内控不规范的情形并督促发行人及时整改规范,在首轮审核问询回复中发表的“发行人财务内控能够持续符合规范性要求”的核查意见与发行人实际情况不符,被深交所采取书面警示的自律监管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广发证券投行业务今年收到的第一张罚单。3月22日晚间,上交所发布《关于对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予以监管警示的决定》,上交所查明,广发证券在参与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网下询价过程中,存在以下违规行为:一是内部研究报告撰写不规范,未体现出在充分研究基础上理性报价。二是询价流程不规范,相关内部控制存在缺失。询价相关内部制度不健全,在研究报告撰写、定价决策机制、操作复核等重要事项上缺少明确规定。报价复核操作记录滞后,通讯设备管控不到位,内控执行方面存在缺失。因此,上交所决定对广发证券予以监管警示。

虽然广发证券投行业务年内两次受到监管处罚,但这块业务上半年却表现得“独领风骚”。半年报显示,广发证券投行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4.93%。境内股权融资方面,截至2024年6月末,广发证券作为主办券商持续督导挂牌公司共计43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达76.74%。境外股权融资方面,完成港股IPO项目2单,其中1单为保荐代表人IPO项目,发行规模10.46亿港元,市场排名第3;完成再融资项目2单,承销金额48.81亿港元。

根据Dealogic统计,按IPO和再融资项目发行总规模在所有承销商中平均分配的口径计算,在香港市场股权融资业务排名中,广发证券位列中资证券公司第3名。

不过,广发证券的整体投行业务规模在行业内仍处腰部,报告期内投行业务收入仅3.4亿元,在43家上市券商中排在10名开外,其高增长属于低基数下的强复苏。

2020年7月,因康医药业财务造假案牵连,作为保荐承销商的广发证券受到了一连串的惩罚,不仅被暂停保荐机构资格6个月、暂不受理债券承销业务有关文件12个月;相关责任人也被采取一系列惩罚监管措施,其中公司副总经理欧阳西、常务副总经理秦力被降为公司总监。

由于受到证监会处罚,广发证券投行业务受到重创。历年年报显示,2021年广发证券投行保荐的IPO项目数量为0,2022年承销保荐IPO项目有6家,2023年承保销荐IPO数量仅为3家。从营收占比来看,受康美事件影响前的2018年,广发证券投行业务收入占比7.9%,但到了今年上半年,其占比仅剩2.91%,累积下降近5个百分点。

需要关注的是,在今年5月的广发证券董事会换届选举中,几年前被“贬”的秦力和欧阳西分别升任了广发证券的总经理和副总经理。这意味着康美案对广发证券内部的影响似乎逐步消退。至于外部影响,在9月11日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中,广发证券表示,“公司持续强化投行业务全流程质量管控,切实履行资本市场‘看门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