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节档用103亿票房宣告:中国电影杀回来了!

文 / 三生 

春节7天票房突破100亿,如此火爆的春节档,已经有好几年没有看到了。大年初四,北京的一家影院内,并非黄金时段的《哪吒2之魔童闹海》IMAX场次也早已售罄,等待入场的观众人头攒动。

一位70多岁的亲戚老太太,也在电话里告诉节点财经,“太好看了,一定要去看看”。

一票难求的场景并非仅限于北京,而是全国电影市场,票房创纪录已成定局。根据灯塔平台数据,截至2月5日18 时,整个春节档票房突破103亿元,其中《哪吒2》累计票房已超54亿元,该片预测总票房已提升至85亿元。而猫眼平台AI预测该片内地总票房有望达到87.38亿元,大幅刷新国产片票房纪录。

而且,目前这一火热态势还在延续。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 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分列春节档票房榜前三位,成为引领今年春节档热度的主力军。

春节档历来都是电影市场的“黄金档”,节点财经从自身感受来说,春节档电影的魅力不仅在于娱乐,还在于情感纽带作用,非常契合过年气氛。在这场电影票房盛宴背后,则是内容、市场与资本的全面竞争。而在票房数字创纪录增长的背后,又有哪些更深层次的市场与经济信号?这是值得节点财经更进一步深入挖掘的问题。

 

01 百亿“春节档”,《哪吒2》独领风骚

从切实的观影体验来说,今年春节档能够爆火,首先还是在于作品过硬,其中以《哪吒2》最为典型,成为口碑爆款。

“这特效真的是天花板级别。”这是节点财经在影院听到的一句评价。而在网上,类似的好评更多,比如“燃爆了!画面和特效都很棒。”“超出预期,比第一部还好看。”“太乙真人的配音太好笑了,准备二刷。”。

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当地有的影院凌晨1点仍挤满准备看《哪吒2》的观众,甚至有近凌晨3点散场的场次仍然爆满。更有网友发帖称,当地某影院一天排了99场《哪吒之魔童闹海》。

爆棚的人气之下,《哪吒2》持续走强,已经刷新了17项影史纪录,4日其单日票房超过8.65亿元,如无意外其票房还将继续走高。据灯塔专业版预测票房数据显示,《哪吒2》最新预测总票房85亿元,有望大幅超过《长津湖》57.75亿元,成为影史首部票房破60亿元的电影。

目前,整个春节档,总结一下格局就是“一超多强”,《哪吒2》独领风骚,《唐探1900》表现也不错,其它影片则被远远甩开。此前几年电影市场疲软,很多人将原因归结为居民消费力不足,现在看,更大的原因可能还是在于优质内容的缺乏。

在节点财经看来,今年春节档的爆发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其一就是类型片和经典IP大行其道,成为票房密码。不论是《哪吒2》还是《唐探1900》、《封神2》甚至《射雕英雄传》,无一不是经典IP傍身,涵盖武侠、神话、悬疑、动作、动画等题材和创作类型。

其中,《哪吒2》的成功,就在于完美承接了2019年的《哪吒1之魔童降世》。当时,《哪吒1》就以50亿票房成为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的标杆,为《哪吒2》如今的爆火打下了坚实的观众基础。相比《哪吒2》,《唐探1900》和《封神2》的表现就有些逊色。

所以,在节点财经看来,电影大IP并不一定就是票房保证。观众对经典IP也会出现审美疲劳,比如《唐探1900》虽然票房表现不俗,但口碑和评分都远低于前作。《封神2》的口碑更是呈现出两极分化,殷郊变身后的特效造型还在网上引发群嘲,让作品减分不少。

除了经典IP的爆发,2025年春节档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下沉市场的崛起。比如在山东、河北、辽宁等省份的票房增速明显,三四线城市的观影需求爆发。而在这一现象的背后,则是票补政策和低价票的推动。

据节点财经了解,春节期间,全国多个城市推出了电影消费补贴政策。北京投入3300万元发放观影惠民券,广东、江苏等地也推出了类似的优惠措施。下沉市场的崛起,不仅可以为春节档贡献票房,也为中国电影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那么,这场春节档的票房“狂欢”又将对影视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02 市场回暖,中国电影走出颓势?

其实,从整个影视行业的发展来说,过去一年,电影的处境有些尴尬,因为行业内讨论最多的并不是电影,而是短剧。据《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去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约35%,已经超过了内地电影票房。

出现这种情况,节点财经认为,这一方面在于短剧这种新形式对观众确实有吸引力,另一方面还在于电影行业自己“不争气”,高质量影片太少,难以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

今年春节档之前,内地电影市场已经近三年没有出现过票房超过50亿元的电影。到了2024年,电影市场进一步萎缩,全年电影票房比2023年减少124.5亿元。

电影市场之所以出现颓势,除了高质量影片少之外,也离不开观众观影习惯的改变,以及整个消费环境的变化。节点财经对此也有切身的体会,以前每年还能看几部电影,但最近几年印象中走进电影院的次数屈指可数。

用身边一位朋友的话说,“可花可不花的钱就不花,可看可不看的电影就不看,以前1年看3部电影,现在3年看1部就不错了。” 

所以,从电影行业的整体发展来说,亟需提振信心,而2025年春节档的爆火,无疑是开了一个好头。其实从电影行业的整体发展来看,虽然近几年票房水平不够理想,但整个电影工业化的水平却有了明显的提升。从特效制作,到场景搭建,国产电影与国际大片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以《哪吒2》来说,无论是特效还是剧情,都完全可以媲美好莱坞的动画作品。在很多影迷看来,这个作品之于中国动画电影,就是《流浪地球2》之于中国科幻电影,显示出中国电影的制作水平已经不逊色于国际大片。

而且,电影作为工业化产品,其是否发达不仅体现在制作水平上,还表现在相关产业链的整体发展上。目前,据节点财经观察,中国电影从后期特效公司到设备提供商,再到IP授权与衍生品市场,整个产业生态都在逐步完善。

其中,电影IP的商业化变现路径也越来越成熟,就以《哪吒2》为例,影片上映前便已推出多款周边产品,与泡泡玛特、卡游等品牌合作的盲盒、卡牌等衍生品在市场上受到热捧。

随着影片成为今年春节档的爆款,“谷子经济”(二次元文化周边经济)快速发展,《哪吒2》的周边产品市场火爆异常,盲盒、手办等衍生品供不应求,尤其是泡泡玛特联名款盲盒,更是一度卖到脱销。

节点财经身边朋友想买一套盲盒,发现“根本买不到”。网上也有多个社交平台上流传着相关图片,催促“泡泡玛特你怎么还不加班加点生产”。

在节点财经看来,电影IP周边产品市场的日趋成熟,不仅可以为电影带来额外收益,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延长IP的生命周期。可以预见,未来具备强大IP价值的影视公司,将具备更好的发展前景。这一点在《哪吒》系列的成功上非常明显,未来上映的《哪吒3》几乎可以预定爆款了。

但是,拥有IP并非万事大吉,具体到各大影视公司的发展,如何面对未来的发展仍是一个大问题。

 

03 赢者通吃,增长要看高质量内容?

今天的春节档,在票房创出新高的同时,“吐槽排片”也被送上了热搜。

据2月4日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哪吒2》票房的占比57.4%,而排片只占38.2%。这说明什么?观众更想看《哪吒2》,但场次不够。这也从数据上证明了为什么《哪吒2》一票难求。

除了《哪吒2》之外,其他五部影片的票房占比全都低于排片占比。所以,这也引来很多网友吐槽,“影院的排片考虑过我们的感受吗?”而在节点财经看来,出现这种状况,本质上就是头部影视公司之间的博弈。

院线方面对此深有体会,有影院老板曾吐槽称,“大年初一,《射雕》《封神2》《哪吒2》《蛟龙》全都找我们要排片,每部都要30%,你说我们怎么排?”其实,这种情况在历年春节档的“票房争夺战”中并不少见,而今年的春节档,最大的赢家无疑是《哪吒2》背后主投主控的光线传媒。

春节档对于光线传媒来说,意义相当重大。2024年其业绩在前三季度能够保持盈利,很大程度上在于其上一个春节档,押中了当时票房表现上佳的《第二十条》。而本次春节档其主推的《哪吒2》,在上映之前其实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其中除了观众对影片审美变化的风险外,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同样很大。

但是,《哪吒 2》最终大获成功,而作为《哪吒 2》主投主控方,光线传媒将按照约40%的票房分账比例(若票房达50亿元,可分账18亿元),同时叠加衍生品授权收益,这部爆款电影有望为光线传媒贡献超20亿元营收,这可以占到其2024年总营收的半壁江山。

相比之下,《唐探1900》背后的万达电影和《封神2》背后的北京文化,就没有光线传媒这么轻松了。

其中,作为“唐探系列”的第四部作品,《唐探1900》通过延续前作的悬疑+喜剧风格,也吸引了大量观众,票房排在春节档第二位。但节点财经发现,观众对《唐探》这一经典IP已出现审美疲劳,未来能否延续号召力值得观察。    

而《封神2》作为“封神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其口碑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给这一经典IP未来的走向蒙上了一层阴影。

据节点财经观察,很多观众每年看电影总的次数是有限的,一年只看一部电影的情况并不少见。这就给电影票房带来一个可能的结果,就是“赢家通吃”。看了《哪吒2》的观众,在满足了一定的观影需求后,再去看其它影片的概率可能就大幅降低。

所以,对于各大电影制作公司来说,行业整体回暖是好事,但竞争压力仍然非常激烈。

这不仅在于观众越来越挑剔,审美会疲劳,新鲜感会过时,更在于如果碰到强劲的竞争对手,能不能收回成本可能都会成为问题。比如此次春节档,《蛟龙行动》与《封神2》的投资都非常大,一个10亿,一个7亿,都高于《哪吒2》,但票房只能是《哪吒2》的零头,可以说冰火两重天。

综合来看,每年春节档的票房水平通常能够占到全年的20%左右。2025年创纪录的春节档票房表现,或许标志着电影行业开始回暖,开了一个很好的局,也给全年市场注入了信心。而且,随着票补政策的深入推进,整个消费市场的潜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未来,具备优质内容生产能力的头部影视公司,以及能够布局IP衍生业务的企业或许将迎来持续增长。而参与电影产业链上游与下游的企业,也同样值得关注。当然,《哪吒2》的成功也说明,一切还是要以影片质量为基础。

让观众无脑买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电影正在走向新的增长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