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亏79亿,天齐锂业二代接班交出最惨答卷


作者|睿研新能源 编辑|MAX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2022年赚231亿元、2023年赚72亿元、2024年亏79亿元,天齐锂业的业绩着实有些魔幻。

这几年,碳酸锂价格从高峰时期60万元/吨回调至去年最低点7.5万元/吨,产品价格猛烈下跌让天齐锂业不再有高额的利润。与此同时,下游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过50%,能够带来的增量市场越来越小,碳酸锂产业尚未看到拐点来临的迹象。

屋漏偏逢连夜雨,天齐锂业投资的SQM也因智利的锂资源“自主可控”战略饱受折磨,去年智利圣地亚哥法院针对SQM的税务问题进行裁决,确认了约11亿美元的所得税费用,大幅度影响了天齐锂业的投资收益。

去年4月,天齐锂业正式宣告“换帅”,女儿蒋安琪正式接任蒋卫平成为董事长,不料却遇到了“开局逆风”。天齐锂业的业绩想要反转,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下,蒋安琪能做的并不多。

最差成绩单

根据公司报告,天齐锂业去年营收为130.63亿元,同比下降67.75%。2022年和2023年,是天齐锂业的巅峰时期,当时的营收分别为404.49亿元、405.03亿元,转眼间已不复当年景象。

睿研制图(数据来源:Wind)

利润方面,天齐锂业同样经历了断崖式下滑。2024年,天齐锂业的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9.23亿元,由去年的71.77亿元直接变为巨额亏损。与2022年巅峰时期扣非归母净利润曾达到230.59亿元相比,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睿研制图(数据来源:Wind)

对于这79亿元的亏损,主要由三点原因构成:一是主营业务碳酸锂产品价格不断下跌;二是锂矿价格下跌带来的减值;三是投资项目也发生了亏损。

先来看主营业务,众所周知,2022年高点过后锂矿价格一直处于不断下行当中,以公司主营产品碳酸锂为例,其价格已经从顶点60万元/吨下降至去年最低点7.5万元/吨,下降幅度相当惨烈。

碳酸锂产品价格下降,也拖累了天齐锂业的整体利润率表现。根据财报数据,天齐锂业整体毛利率已从2022年的85.12%下降至2024年的46.07%;净利率从2022年的76.91%下降至2024年的-0.22,跌至冰点。

睿研制图(数据来源:Wind)

碳酸锂价格下跌对天齐锂业的影响远不止于此。2024年,天齐锂业计提了21.14亿元的资产减值,包括7.5亿元的存货跌价准备,也就是因为碳酸锂价格不断下降而导致的计提。

天齐锂业存货跌价准备,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天齐锂业在建工程计提 13.4 亿元减值,因产品价格降,建厂将亏损所以停建。产业泡沫时不少公司疯狂建厂,行情回归后自食苦果,天齐锂业此举也是资本市场常见情形,投资人预期落空 。

天齐锂业在建工程减值情况,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最后,去年天齐锂业投资收益亏损了8.4亿元,再加上控股企业SQM虽然全年赚了12.9亿元,却要补11亿元的企业所得税,也是造成巨额亏损的重要原因。

回到2022年7月,当时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曾说,自己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 其实,宁德时代也是有苦说不出,毕竟钱都被更上游的矿产商以及锂材料加工商赚走了。

引用一个数据,当年第一季度,天齐锂业的净利润大概相当于两个宁德时代、四个比亚迪。 很明显,钱都流向了最上游。

没想到,从天堂到地狱,不过两年时间。

难逃周期

天齐锂业的前身为四川射洪锂厂,始建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2004年,蒋卫平先生通过天齐集团收购射洪锂业,才有了今天的天齐锂业,并于2010年在深圳交易所上市。

刚上市的天齐锂业,业绩不温不火。从2007年到2013年,天齐锂业的营收从3.06亿元变为4.15亿元,净利润从0.63亿元变为亏损1.32亿元。受此影响,天齐锂业在上市后股价长年在低位徘徊。

天齐锂业股价走势,数据来源:Choice

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2014年。那一年,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涵盖补贴、税收优惠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2014年到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7.5万辆增长至125.6万辆,短短四年的时间里增长了17倍。

按产业规律,锂电池扩产周期约半年到一年,上游锂矿扩产周期超 2 年。产业链上下游扩产周期失衡,凸显锂电产业链上游价值,特别是下游需求爆发,上游产能短期内难跟上的情况下。

哪里有稀缺,哪里就会涨价。从2014年到2017年,碳酸锂价格从4万元/吨出头一路狂飙至17万元/吨,天齐锂业的净利润也从2014年的2.82亿元迅速提升至2017年的26.12亿元。

尝到甜头的天齐锂业野心渐大。2018 年,斥 40 亿美元(约 258 亿元人民币)购智利 SQM 公司 23.77% 股权。SQM 握全球锂矿储量最大 Atacama 盐湖开采权,近乎垄断国际锂矿供应。为此还专门与中信银行合作申请超 35 亿美元银团贷款 。

在周期高点大幅扩张,为天齐锂业日后的经营埋下了不小风险。

2018年年中开始,由于前期上游加大扩产力度,锂电产业链供需关系已悄然发生变化,碳酸锂价格也从2018年接近17万元/吨下降到2020年最低点3.9万元/吨。

碳酸锂产品价格急速下跌,带崩了天齐锂业的业绩。2019年,天齐锂业亏损了54.82亿元,2020年又亏了11.27亿元。更为严重的是,2020年,天齐锂业近23亿美元贷款即将到期,正面临现金流断裂风险。

为解决收购SQM带来的财务危机,天齐锂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配股发行证券募资、赴港募资,并引入澳大利亚矿企IGO “割肉生存”。

天齐锂业当时的状况只是行业的一个缩影,在锂盐价格大幅下跌的背景下,产业链企业亏损严重,低端产能逐步出清。同时,从2018年年底开始到2020年10月,五座澳矿陆续宣布减停产,全球锂盐产能过剩问题逐步缓解,资金正在从无利可图的行业中撤出。

在2021年之后,受国家政策驱动,新能源汽车再一次进入高速发展周期。2021年、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为157.8%、93.7%,叠加供给出清,产业链扩张周期失衡导致上游锂资源价格暴涨的剧情再一次上演,只不过这一次更加剧烈。

从2020年三季度到2022年11月,碳酸锂价格直接从3.9万元/吨飙升至60万元/吨。碳酸锂价格的扭转,让SQM开始为天齐锂业贡献更大的收益。2021年和2022年,SQM为天齐锂业带来的投资收益分别为7.6亿元、56.41亿元,期间天齐锂业的净利润也从亏损变为25.9亿元、311.08亿元。

与此同时,产能扩张的剧本也再次上演。据百川盈孚数据显示,中国碳酸锂产能自2019年的36万吨攀升至2023年底的131万吨。这段期间,刚刚从ICU出来的天齐锂业立马进入KTV模式,发布了雄心壮志的五年战略规划,计划投资超60亿元建设万吨氢氧化锂和电池级碳酸锂项目。

产能的急剧扩张,又一次扭转了供需关系,碳酸锂价格从巅峰时期的近60万元/吨下降至如今的7.5万元/吨,天齐锂业的业绩再一次变脸,巨亏了70个亿。

碳酸锂周期的背后,是企业野心、欲望、贪婪的博弈与挣扎的结果。正是因为这些非理性因素,碳酸锂产业链上企业很难跳出周期,业绩时而高涨,时而低迷。

至暗时刻

随着碳酸锂价格低位震荡,全球有30%~40%的相关产能都出现了亏损状况,其中成本高于6.5万元/吨的碳酸锂生产商都在面临减产、停产。仅是去年下半年,澳洲就有7座锂矿相继宣布停产。

当前碳酸锂供需形势不容乐观。东吴证券统计显示,若今年行业维持 1.2 个月库存,碳酸锂供给过剩近 15 万吨;库存提至 1.3 个月,过剩约 10 万吨;仅当补库存需求达 1.5 个月水平,供需才能基本平衡 。

碳酸锂供需情况,数据来源:东吴证券

3月起碳酸锂价震荡下行,行业补库存意愿低,下游新能源车渗透率超50%,增量市场变小。碳酸锂产业过剩或延续,暂无反转信号。产业链企业业绩承压,天齐锂业恐还将面临一段艰难时期 。

祸不单行,在承受碳酸锂价格下跌的同时,智利政府还在为天齐锂业此前收购的SQM找事情。

去年,智利圣地亚哥法院裁决致SQM确认11亿美元所得税费用,净利润与天齐锂业投资收益均大减。且SQM与智利国家铜业签合伙协议,若通过,SQM将失阿塔卡马核心锂业务控制权,天齐权益难保障,该协议仅通过董事会。智利政府明确国家主导锂业,地缘政治风险成了天齐锂业难以回避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整理,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AI财评
**财经视角点评:天齐锂业的周期困境与战略挑战** 天齐锂业的业绩巨变凸显锂电产业链的强周期性风险。碳酸锂价格从60万元/吨暴跌至7.5万元/吨,直接击穿企业盈利底线,叠加减值计提和海外投资失利,导致2024年亏损79亿元。其核心问题在于: 1. **供需错配**:下游新能源车渗透率超50%,增量放缓,而上游扩产滞后性导致产能过剩短期难解; 2. **资源依赖风险**:智利政府对SQM的税务裁决及锂资源国有化倾向,暴露海外资产的政治不确定性; 3. **扩张时机失误**:高价周期激进并购(如SQM)与产能建设,加剧债务压力,反噬利润。 **启示**:锂企需平衡周期波动与资本开支,通过长协订单、产业链一体化对冲价格风险,同时加强资源国政策预判。短期行业出清或加速,但天齐能否突围,取决于碳酸锂价格企稳速度及SQM权益的稳定性。
注:本文转载自蓝筹企业评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