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商业观察》王璐
招股书介绍,众捷汽车深耕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生产制造领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积累起丰富、专业的热管理系统零部件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验,具有较强的汽车精密零部件整体配套方案设计、协同开发、工装设计和生产能力,在行业内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公司产品型号齐全,目前已拥有3000余种型号零部件产品,年出货量达1亿余件。除中国总部外,公司在北美、欧洲设立了制造基地和销售公司,业务覆盖全球主要汽车市场,为包括马勒、摩丁、翰昂、马瑞利、康迪泰克等知名的大型跨国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提供全球化专业服务,产品主要运用于中高端整车品牌,包括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大众、法拉利、玛莎拉蒂、菲亚特、雷诺、福特、通用、克莱斯勒、沃尔沃、捷豹、路虎、丰田、本田、日产、现代、吉利等全球主流汽车品牌。除上述传统汽车品牌外,公司产品下游亦已覆盖特斯拉、比亚迪、Canoo(美国)、Rivian(美国)、Lucid(美国)、智己、BrightDrop(通用旗下电动汽车品牌)等一系列知名或新兴电动汽车品牌。
公司已经与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特斯拉、比亚迪、长城汽车、上汽集团等建立了直接的业务合作关系。2022年-2024年(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形成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呈逐年提升趋势,分别为29.16%、33.57%和37.41%。
财务数据层面,报告期内众捷汽车实现营收分别为7.13亿元、8.22亿元和9.78亿元,最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11%,呈现较好的成长性,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31.04万元、8255.22万元、9538.66万元。
公司预计,2025年1-3月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2.76%至26.86%,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39.25%至68.57%。业绩继续保持大幅上涨态势。
与此同时,公司毛利率也稳固提升,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5.80%、24.18%和26.26%,毛利率分别为23.95%、22.35%和24.58%。
而且,众捷汽车对于研发方面的投入也不断增加,这也为公司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据悉,公司研发费用主要由研发人员工资、研发部门领料、研发设备折旧构成。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金额分别为3090.54万元、,627.90万元和3777.57万元,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为10.56%,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33%、4.41%和3.86%,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为1.05亿元,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比例为4.18%,研发投入各项支出占比总体稳定。
投资亮点突出,募资大力拓展主业
华金证券研报认为,众捷汽车投资亮点突出。
一方面,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汽车热管理系统精密加工零部件供应商,下游客户多为大型跨国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翰昂、马勒位列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四大龙头企业,马瑞利系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前20强,摩丁为全球领先的热管理技术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其中,公司产品占翰昂全球同类采购比例的20%-30%,占马勒全球同类采购比例的10%-12%,占摩丁亚洲同类采购比例的70%,占马瑞利同类采购的30%以上。依托产品及客户优势,公司产品成功覆盖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法拉利、玛莎拉蒂、捷豹、路虎等国际主流中高端汽车品牌;且部分产品在全球汽车市场占据较高份额,如储液罐、法兰、底板、阀体类产品2024年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达6.59%、3.65%-7.31%、5.79%、1.47%。
另一方面,公司持续强化新能源汽车市场布局;报告期间,热泵系统阀体及其部件等多款产品已实现量产,同时有上百款产品待进入量产阶段。据招股书披露,2022年至2024年公司开发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数量分别为502款、265款、267款;截至2024年末,热泵系统阀体等538款产品已成功开发完成并实现量产、带动公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形成的收入占比提升至37.41%。目前,公司产品已覆盖特斯拉、Canoo、Rivian、Lucid、BrightDrop等海外电动汽车品牌,且阀体类零部件产品通过翰昂成功应用于大众MEB平台和现代纯电动汽车的热泵系统中;国内方面,公司已获得比亚迪、长城汽车、上汽集团的相关项目定点函且部分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其中对比亚迪的在手项目定点函预计年量达到8048万元。此外,开发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中,仍有496款产品尚未进入量产阶段、或有力支撑公司未来业绩成长。
众捷汽车此次计划募集资金4.22亿元,其中2.85亿元用于数字化智能工厂建设及扩产项目,5660.66万元用于新建研发中心项目,8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众捷汽车表示,本次募投项目“数字化智能工厂建设及扩产项目”达产后,公司可实现年新增4144万件(套)汽车零部件生产能力;除了国内工厂扩产外,公司计划未来3年内通过墨西哥、西班牙等工厂产能扩充,使得公司全球工厂产能扩充2-3倍,更好的满足全球市场需求,并使公司核心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巩固公司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促进公司未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未来公司将加大国内市场开发力度,聚焦国内汽车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的热交换应用领域。(港湾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