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跨界角逐人形机器人,这些浙股“亮了”

摘要: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4月25日收盘,A股人形机器人概念板块一共有192只成分股。从二级市场表现看,今年以来,已有12只个股涨幅超过100%。其中,有6只是浙股,占比达到50%。

2025的上海车展,人形机器人存在感十足。不仅有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的产品成为多家车企的临时工,还有小鹏汽车、奇瑞集团携带自研的人形机器人亮相。

有行业分析人士预测,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AI的终极形态,是继手机、汽车之后,第三个将走进千家万户的产品。人形机器人未来市场将达到万亿级别,甚至10万亿级别。这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投资赛道。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4月25日收盘,A股人形机器人指数今年以来涨幅表现远超沪深300各个行业指数。

车企拓展“智造”边界

上海车展上,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迎来车展首秀,以拥有的60余个关节,模拟人类站立、躺卧、坐、挥手互动,激起现场一阵掌声。

近年来,各大车企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火热布局。据不完全统计,已有特斯拉、广汽、小鹏、长安、小米、赛力斯等20多家车企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主要包括投资、自研和合作开发三种方式。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称,车企“跨界”人形机器人,不仅可以接触到最新的材料科学、生物力学等技术,为车企的技术创新提供新的思路,还可以通过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在消费者心中塑造更具科技感的品牌形象,同时,车企也在寻找新的增长点。

从技术层面看,人形机器人与汽车自动驾驶本质类似,都是“感知+决策+执行”,因此车企的许多技术可以直接复用到人形机器人上。在决策层,AI芯片与智能驾驶芯片有共同性,同时车企在电机、传感器、动力电池等供应链快速复用。

从应用层面看,车企的自有工厂是人形机器人落地的天然场所。以比亚迪工厂为例,人形机器人可用于外观检测、底盘装配、物流搬运等自动化设备仍无法全部完成且重复率较高的生产环节。

机构预测,当前机器人功能仍处于快速迭代阶段,车企多采用多个机器人替代1个工位的方案,后续随着机器人功能提升有望实现1:1替代,显著拉动市场需求。机器人开发周期一般为6~12个月,2024年下半年各大车企加快验证,目前大批量应用条件已基本具备,临界点已至。

“基于过往案例,对于人形机器人赛道,首先应明确其是极具潜力的投资方向。其次,与光伏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类似,应关注上游产业。”有投资人建议,新能源汽车与光伏产业赛道行情持续了2-3年,今年是人形机器人元年,行情不会结束,后续仍有反复炒作空间,需确定投资主题与主线。

以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为例,其上游丝杠占比约14%、传感器占比约16%、减速器占比约16%、电机占比约21%。投资时,应从丝杠、传感器、减速器、电机等行业选取龙头企业,更易获得理想收益。

12只翻倍股,浙股占比50%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4月25日收盘,A股人形机器人概念板块一共有192只成分股。

从二级市场表现看,今年以来,已有天和磁材、万达轴承、双林股份、美力科技、中大力德、骏创科技、杭齿前进、福莱新材、肇民科技、震裕科技、恒工精密、华培动力12只个股涨幅超过100%。其中,天和磁材、万达轴承涨幅分别达到279.67%、269.09%。

值得关注的是,这12只翻倍股中,有6只是浙股,占比达到50%。

这并不意外。作为经济大省,浙江所在的长三角本来就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拥有强大的整体实力。早在2010年1月,众泰2008EV纯电动汽车在杭州批量上市,浙江由此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及市场化的“拓荒者”。2015年,浙江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五分之一,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是新能源项目投资最密集的省份。

当前,浙江正以一场精密的产业布局,为人形机器人这一未来产业绘制蓝图。《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全省整机年产量达到2万台,核心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关联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4月25日,宁波旭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旭升集团股票代码:603305)发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0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6亿元。

旭升集团主要从事精密铝合金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专注于为客户提供轻量化的解决方案。公司产品主要聚焦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已成为汽车精密铝合金零部件龙头企业之一,尤其在新能源轻量化领域具有领先的行业地位。

近年来,随着下游应用领域持续拓展,旭升集团前瞻布局储能、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形成“技术深耕+跨界突破”的双轮驱动格局。

2024年,新能源汽车业务方面,公司海外市场成功斩获北美主流车企纯电平台约19亿元订单,国内市场则密集中标多家头部新能源主机厂关键项目定点,充沛订单为业绩释放提供坚实保障。

新兴业务方面,公司深度挖掘自身铝合金精密加工专长,结合人形机器人独特的结构与性能需求,全力投入关节壳体、躯干结构件等关键产品研发,并斩获多家海内外客户项目定点。

旭升集团表示,面向未来,公司将紧跟人形机器人技术迭代步伐,加大新产品、新材料的研发力度,确保公司在人形机器人产业蓝海中破浪前行,打造未来发展新引擎。


AI财评
**财经视角点评:人形机器人赛道蓄势待发,浙企领跑产业链布局** 上海车展人形机器人密集亮相,印证了其作为AI终极形态的潜力,万亿级市场预期吸引车企、科技公司争相布局。车企跨界优势显著,技术复用(如自动驾驶与机器人感知系统)和工厂场景落地加速产业化进程,2024年或成规模化应用临界点。 二级市场上,人形机器人指数年内涨幅亮眼,12只翻倍股中浙企占半壁江山,凸显浙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先发优势正向机器人领域延伸。政策加持下(如浙江提出2027年200亿核心产业目标),本地企业如旭升集团已通过技术复用(铝合金轻量化)切入机器人关节部件,形成“汽车+机器人”双轮驱动,未来增长动能可期。 投资逻辑上,上游核心部件(丝杠、传感器等)龙头仍为布局重点,但需警惕短期估值泡沫。长期看,技术迭代与场景渗透是关键变量,具备跨领域协同能力的厂商更可能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