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广州一季度数据出炉
最近各大城市一季度数据出炉,广州也适时发布了成绩单。
说实话有点超出预期,原本以为增速不及去年四季度,但这回还是稳住了。
2025年一季度,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7532.51亿元,同比增长3.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60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704.94亿元,同比增长0.6%;第三产业增加值5789.97亿元,同比增长3.7%。
经济爬坡过坎中回升实属不易,经济稳中向好,说明最近一年出台的各项政策逐渐看到效果。
消费市场方面,今年一季度广州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2.70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3月当月同比增长8.6%。延续一年的“以旧换新”政策起到作用了。
固定投资方面,今年一季度广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6%,保持稳定增势;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8%;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7.3%。
“两新”政策中的设备更新,也在广州取得积极成效,从结构来看房地产投资下滑,工业技改投资大幅增加,证明广州即将完成增长动能的换挡。以前靠地产拉动经济,未来就靠科技和制造业。
综合最近几个季度的数据,当前广州经济增速整体成U形复苏的形态,去年一季度广州经济增速3.6%,上半年增速2.5%、前三季度增速2.0%,全年增速2.1%,再加上今年一季度的3.0%。
本轮广州经济调整转型已经走过最颠簸的路段,看了全面复苏的曙光。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个性,广州大概属于那种“慢热体质”,一开始平缓,然后开始加速,后面继续加速。
所以,短期调整不可怕,关键是找准自己的节奏。
广州应该是找到了。
02
产业稳住了
广州发展经济的劲头是很足的,也是很努力的。
为什么这样说?我们从广州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就能看出来。从2024年开始,以广汽为代表的汽车产业遭遇压力,直接影响了广州整体的工业制造和GDP。
本来以为广汽会经历一个较长的调整期,但没想到一年不到的时间就缓过劲来了。
广汽方面,一季度集团累计汽车产量为 411205 辆,同比增长 2.09%,3月份汽车产量为188863辆,同比增长17.65%。
广汽旗下的广本、广丰、埃安一季度产量增速同比全部转正,其中广汽本田产量91013辆,同比增长8.71%,广汽丰田产量171892辆,同比增长3.37%,广汽埃安产量63929辆,同比增长9.91%。
能够达到如此好的成绩,迅速实现反弹,就是因为这一年以来一直在拼。
广汽总部从珠江新城CBD,搬到了生产一线的番禺,立军令状,卧薪尝胆。然后积极引入华为的技术进行战略合作。
主观上很努力,这是态度问题,客观上有困难,就去想办法、攒资源、聚人心去解决。
这就是广州人拼经济的劲头,不讲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干就完了!
而且除了广汽稳住了大局之外,造车新势力也给广州争了一口气。
小鹏汽车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累计交付新车共94008台,同比增长331%,超出一季度交付指引上限,实现高质量开局。
值得注意的是3月份,再度交付新车33205台,同比增长268%,连续5个月交付量突破30000台,刷新纪录。
老大哥广汽找会节奏,后起之秀小鹏攻城略地登顶造车第一,带动全市3月份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速终于转正,同比增加11.5%。
如此势头下去,广州重回“造车第一城”难度不大。
当然,广州发力的也不止一个汽车产业,今年有一个提法很值得注意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其中,“1”代表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2”代表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21”代表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6个未来产业;“8”代表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8个现代服务业。
广州是全国少有的把服务业写进现代化产业体系“首层”的城市,也是最能理解“服务含金量”成就“发展高质量”的城市之一。
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工业技术改造投资连续24个月两位数增长,在上年同期高速增长基础上继续较快增长20.6%。
高技术制造业中,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航空航天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2.4%和28.7%;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投资分别增长13.7%和11.0%。
广州的战略新兴产业呈越跑越快,而且占比越来越大的趋势。
一方面是这几年广州在产业领域的投入确实多,另一方面是广州巨大的产业链和物流供应链优势。
广州有着非常雄厚的产业基础,黄埔、番禺两个工业大区,基本上只要有生产需求,几个小时内就能找齐供应商,上午发图纸,下午就能带回样品。
发达的物流链,也让广州的货运成本很低,比如从到哈尔滨的铁路货运,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所用时间接近,但运输成本只有三分之二。
不管怎么样,企业家敢于砸钱就是有潜力。
做生意、搞投资,来广州准没错。
03
科技突破超预期
如今我们正身处一个技术爆炸的时代,一场跨时代的科技变革,正在加速酝酿。
前两个月,高层召开民企座谈会,参会名单以科创企业居多,包括DeepSeek、春晚机器人创始人都有出席,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其实就已经传递出相当强烈的信号。
广州这几年一直把科技突破作为发展经济的主攻方向。
比如今年初公布的广州365个产业建设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项目占比近六成,全都是科技含量十分硬核的项目:
华为广州研发中心、东风日产四期、小鹏科技园、广药白云山总部、金域医学创新中心,TCL中环、高景太阳能.......非常多前沿科技产业项目在这里落地。
广汽埃安推出的夸克电驱2.0技术,在最高效率、电机功率密度、电机转速等方面做到了世界第一;
全球首个三证齐全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企业亿航智能;
全球最大农业无人机制造商极飞科技;
全国首家向国际用户提供卫星发射服务的中科宇航等等。
其实,广州在前沿领域的探索从未止步,2024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许多人在讨论,但真正迈向未知的道路,广州是少数的勇者。
在科技变革的城市赛道,广州率先将AI大规模应用到经济发展。今年一季度,广州“AI+”行业破圈赋能,为数字经济增长打开新空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到30%。
在这30%的贡献率中,“芯”产品功不可没:集成电路制造、显示器件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28.2%、22.1%,集成电路圆片、液晶显示模组、逻辑芯片、模拟芯片等相关产品产量均增长20%以上。
这些只是开始,一个肉眼可见的趋势是:大量新生力量正在广州成长。
就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企业——粤芯半导体来说。这家公司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广州黄埔区。
它是国内第一家专注高端模拟芯片、以“定制化代工”为营运策略的12英寸芯片制造企业,也是广东省首家实现量产的12英寸芯片生产平台。填补了粤港澳大湾区12英寸晶圆制造的空白。
2024年该公司估值达160亿元,是全球少有的百亿级独角兽企业。这几天看到证监会官网信息,粤芯半导体已经向证监局提交IPO辅导备案,一旦上市成功必然将进一步带动广州全市的芯片产业发展。
在这些科技产业持续进阶的背后,一直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力量,它来自官方的“集中力量办大事”。
当初其他地方在未来发展方向之时,广州就像开了上帝视角,在顶层设计毅然选择先搭建科研平台,再孵化产业,再引进人才。
所以,广州也是全国唯一聚集国家实验室、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大科学计划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的城市。
近期,广州还有多项科技成果被写入国家战略布局,构建起支撑国家战略的科技力量。这是广州市层面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跃升,也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04
结语
或许正如广府老话所言:“唔声唔声,吓你一惊”(不声不响,吓你一跳)。
广州一直在默默耕耘自己的领域,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步把道路给走稳、走好。
路虽远,行则必至。城市的发展路子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伴随时间推进、形势演变而不断更新、提升和跨越。
相信在全体广州人的努力下,上下一心,必能走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子,拼出一个新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