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 节点创始人崔大宝
嘉宾 / 嘉御资本董事长、创始合伙人卫哲
选择在今年上市,沪上阿姨可以说是赶上了好时候。
开年仅4个月,古茗、蜜雪冰城就相继登陆港股,霸王茶姬也在美股上市。尤其是蜜雪冰城,上市首日股价大涨超43%,一举打破了此前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在IPO首日跌破发行价的“魔咒”,点燃了投资者对新茶饮赛道的热情。不久后,霸王茶姬接过涨势,将这波儿热潮延续。
在此背景下,沪上阿姨上市当日,开盘价为190.6港元/股,较发行价113.12港元上涨68.49%。截至收盘,股价上涨40.03%,市值约为166亿港元。
而伴随着沪上阿姨的成功IPO,其背后最早、最大的机构投资方嘉御资本,不到5年时间便斩获超11亿元回报,成为新茶饮行业资本回报的标杆。
只不过,热潮之下也有隐忧。今年新茶饮扎堆IPO的背后也有品牌集体焦虑的投射:当行业从跑马圈地转向贴身肉搏,供应链成为新战场,企业需要通过上市融资来囤积“弹药”。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的态度也在发生改变:早期“烧钱扩张”的逻辑已行不通,投资人开始用“盈利能力”和“抗周期韧性”重新丈量企业价值。
基于此,节点财经独家对话嘉御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卫哲,揭开新茶饮从“规模狂欢”转向“效率战争”的底层逻辑。
01 四年三轮重仓,一把赚超11亿
自2020年起,嘉御资本连续三轮重仓投资沪上阿姨,共计投资近2亿元。若以上市首日收盘价估算,沪上阿姨创始人单卫钧、周蓉蓉两夫妻身家近120亿港元,嘉御资本持股价值14.505亿港元(约合13.51亿元人民币),投资回报超11亿元人民币。
沪上阿姨创始人周蓉蓉女士(左)、单卫钧先生(右)与嘉御资本董事长、创始合伙人卫哲先生(中) 图片来源:嘉御资本
“沪上阿姨的成功上市,不仅是对品牌自身实力的认可,也体现出消费市场对本土茶饮品牌的信心与期待。”在卫哲看来,投资要看三件事:赛道、赛车、赛车手。
首先,现制茶这条“赛道”潜力巨大,市场增长率明显高于茶饮市场其他细分领域。
据艾瑞咨询研究报告显示,以GMV计算,中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02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72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1.7%。这样的规模增长完全能跑出多个万店连锁的品牌,可以容纳更多上市公司。
其次,沪上阿姨这辆“赛车”有着差异化的双品牌策略和强大的下沉市场渗透能力。
因为一线城市高成本、高竞争以及五谷茶更适合做成热饮在北方销售,沪上阿姨很早便确定了“一路向北、一路下沉”的扩张基调。
根据招股书显示,目前其主要品牌沪上阿姨主营鲜果茶、多料奶茶、轻乳茶、现煮五谷茶等,产品价格在7-22元之间;高端子品牌“沪咖”,聚焦咖啡赛道,价格在13-23元之间;“轻享版”(后升级为“茶瀑布”)则以2-12元的超低价策略,让品牌快速渗透至三线及以下城市,成功将一线城市口味下沉至县域市场。
“双茶饮品牌策略可以实现优质中价带和高质平价带的全覆盖,抢占不同消费场景和人群,在中高端价位挑战霸王茶姬,平价价位挑战蜜雪冰城。”卫哲说道。
这也是为何当年喜茶、蜜雪冰城风头正盛时,他偏偏“相中”了还只有2000多家门店的沪上阿姨。
最后,作为“驾驭”沪上阿姨的“赛车手”,除了创始人夫妇均有在安利集团担任高级销售经理的经历外,公司有多名宝洁、阿里背景的高管加入。他们多年从业经历涵盖了消费、餐饮、营销等领域,能驾驭“规模与质量”的钢丝绳,这决定了品牌能否跨越从千店到万店的“管理黑洞”。
于是,从2020年到2023年,嘉御资本对沪上阿姨连续三轮加注投资,助力它的扩张。而拿到了资金弹药的沪上阿姨,在2022年启动了“百日千店”加盟计划,以降低加盟门槛——将原本近5万元的加盟费拆分为三年分期支付(年均1.66万元),同时免除管理费。
“‘拥抱高大上’,是嘉御资本的一套陪跑方法论,用来帮助被投企业快速扩张到万店规模。‘高大上’这三个字再展开,分别是三招:高目标、大愿望、上速度。”卫哲向《节点财经》表示,嘉御资本会通过帮助企业建立清晰的增长路径、拥抱数字技术、组织变革等方式,助力企业实现从千家规模到万店连锁的跨越式发展。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沪上阿姨的门店数量已经突破9176家,其中99.7%为加盟店,超五成门店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覆盖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2个省份的300多个城市,北至漠河南至三亚。
沪上阿姨门店分布图 图源:窄门餐眼
而当下,一路狂奔的沪上阿姨还想跑得更稳。此次赴港上市,拿到资本市场的入场券,无疑将是其能继续留在牌桌上的一大保障。
02 行业拐点已至,精耕细作开始
当前已拿到资本市场入场券的新茶饮品牌有6家,他们分别是:2021年上市的奈雪的茶,2024年上市的茶百道,2025年上市的古茗、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和沪上阿姨。不难看出,茶饮行业IPO的速度明显加快。
若从资本、市场、供应链等多方面进行考察,此轮新茶饮品牌扎堆上市的原因或许并不难理解。
❶ 盈利能力不足,投资退出承压。
当前大多数茶饮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即使是少数已经实现盈利的品牌也是利润微薄,因此企业业务扩张主要还是依靠融资。
据IT桔子数据显示,2019~2021年是新茶饮企业投融资的活跃期。但到了2024年,新茶饮行业投融资事件仅18起,不仅数量腰斩,融资金额也降至7年低点。
而如今冲刺上市的这批茶饮品牌大多成立于2018年前后,甚至更早,其早期投资人多数已达到5年退出期。面对遇冷的消费投融资市场以及巨大的基金退出压力,上市成为兑现估值、应对对赌协议以及获取更多发展资金的最优解。
❷ 市场增长放缓,下沉红利消退。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我国现制茶饮店行业规模虽然保持增长,但预计2025年,新茶饮市场规模增速将从2023年的44.3%放缓至2025年的12.4%。
与此同时,蜜雪集团、沪上阿姨、古茗、茶百道等新茶饮品牌,在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占比已高达65%至80%。而窄门餐眼数据显示,2024年新开奶茶店12.77万家的同时闭店14万家,净增长为负1.78万家。
这意味着,在这些品牌集体加速卷向三四线城市后,下沉市场红利在逐渐消退,并呈现过度竞争和单店存活率下降的势态。对此,企业也需要通过上市融资储备“弹药”,以应对价格战和并购整合。
❸ 供应链进入效率战,重资产投入成标配。
在竞争进入比效率、比成本的阶段,谁在供应链布局更多,谁就能赢得更多利润空间和定价权。
比如,蜜雪冰城在国内建设5座生产基地,基本实现核心原料100%自产,把一年采购的11.5万吨柠檬原料成本降低了30%;古茗以冷链物流网络为基础,构建了“仓储-物流-门店”150公里辐射圈,实现97%门店“两日一配”,配送成本仅为行业的50%。
而无论是自建生产基地、冷链物流、数字化系统都需要大量资金,因此,上市募资成为填补技术鸿沟、完善供应链的关键手段。
据悉,沪上阿姨此番上市计划将IPO募集资金的30%用于供应链升级,包括扩大仓储和物流网络,提升原材料采购和配送效率,增强冷链能力,确保鲜果茶等产品的品质稳定。
可见,从街头巷尾的“开店潮”到资本市场的“敲钟潮”,新茶饮品牌扎堆上市并非偶然,本质上,这是新茶饮行业从“野蛮生长”跨入“精耕细作”的转折信号,上市潮背后藏着企业集体穿越产业周期的生存焦虑。
03 上市并非终点,品牌不进则退
上市虽能解决茶饮企业的燃眉之急,但却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
“最近的港股市场,我们率先看到了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消费股、特别是对头部大体量的消费股的重估。”卫哲告诉《节点财经》,资本市场对企业的评估标准已从“快速增长”转向可持续盈利能力与抗周期韧性。
例如,奈雪的茶上市后连续多年亏损,2024年预计净亏损达8.8亿至9.7亿元,市值较发行价暴跌93%。为应对资本市场对盈利能力的拷问,奈雪被迫从“高端第三空间”转向“轻食+加盟”模式,并压缩研发投入、聚焦18-25元价格带,此举不但削弱了品牌调性,也失去了早期“茶+软欧包”的差异化优势。
图源:奈雪的茶
而蜜雪冰城依赖加盟商快速铺店,但新加盟商因单店利润下滑流失率攀升,老加盟商则形成资源垄断,加剧内部竞争;古茗将上市募资50%用于供应链升级和数字化,但若遭遇原材料价格波动或技术迭代滞后,可能会拖垮现金流。
可见,上市之后的新茶饮品牌还需面临盈利模式拷问、加盟商流失、供应链反噬、被股价绑架经营等挑战。正如经济学家张维迎所言:“上市不是终点,如何用资本构建可持续盈利模型才是真命题。”
对此,卫哲在采访中指出,要坚信产品的“价性比”,即“要敢于定价,并把其性能做到在同一价位带中的极致,而不是越便宜越好。”
他认为,未来茶饮行业的竞争焦点是“如何在既定价格带内,用供应链能力支撑产品性能的极致化”,而非单纯比拼成本。这一逻辑本质上将供应链效率与产品创新从对立关系转化为协同关系,即供应链为性能服务,性能为定价权奠基。
总之,在《节点财经》看来,新茶饮上市潮的本质是一场关于中国消费产业升级的压力测试。当资本褪去浮华,唯有那些把供应链变成技术专利、将加盟商转化为利益共同体、用产品创新而非价格战定义市场的品牌,才可能穿越周期、走向未来。
以下是节点财经创始人崔大宝专访嘉御资本董事长、创始合伙人卫哲的精华内容:
Q&A精华
崔大宝:沪上阿姨采用‘双品牌“策略覆盖不同价位市场,您认为这种模式与单一品牌相比,核心优势是什么?
卫哲:中国巨大的餐饮市场,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在消费习惯和需求上存在明显差异,单一品牌很难用去覆盖和满足。
沪上阿姨在门店总数上是北方第一、全国第三的中价现制茶饮店品牌,其双茶饮品牌策略可以实现优质中价带和高质平价带的全覆盖,抢占不同消费场景和人群,在中高端价位挑战霸王茶姬,平价价位挑战蜜雪冰城。
崔大宝:新茶饮赛道品牌众多,嘉御资本为何在早期连续重仓沪上阿姨?您认为其哪些特点或独特打法具备不可替代性?
卫哲:投资看三件事:赛道、赛车、赛车手。
我们看好茶饮这个赛道,一定能跑出多个万店连锁的品牌;第二,赛车,我们认为沪上阿姨的下沉店型和商品价格定位也是符合的。
第三,赛车手,沪上阿姨两位创始人单卫钧先生和周蓉蓉女士均出自世界500强企业,曾管理数千名员工,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除了创始人之外,公司有多个宝洁、阿里背景的高管加入,他们多年从业经历涵盖了消费、餐饮、营销等领域,这样形成一个更好的团队组合。
并且,不同于其他茶饮品牌,沪上阿姨始于上海,但发展之路是由北向南。在四季分明的北方,有利于企业提前设计好适宜各个季节的丰富产品,再往南发展就只需要做减法。
崔大宝:面对茶饮行业高竞争环境,嘉御资本在助力沪上阿姨方面,扮演了哪些关键角色?
卫哲:嘉御资本是沪上阿姨最早的投资人,四年来三次重仓支持。我们为企业在发展战略、效率提升上提供了很多赋能和建议。
“拥抱高大上”是嘉御资本的一套陪跑方法论,用来帮助被投企业快速扩张到万店规模。“高大上”这三个字再展开,分别是三招:高目标、大愿望、上速度。
“高目标”我们为企业设定2万家门店的全球化战略目标,建立清晰的增长路径;“大愿望”助力加盟商实现成功,努力让加盟商成为中国最幸福的加盟商;“上速度”则是月开300家门店的能力打造,核心当然是拥抱技术、拥抱组织变革,包括提升整体门店质量和数字化会员体系等。
4年不到的时间,沪上阿姨就实现了从千家规模到万店连锁的跨越式发展。
崔大宝:2025年多家茶饮品牌集中上市,您认为这是资本退潮前的“抢跑”,还是行业进入成熟期的必然选择?资本市场现在更看重企业的哪些能力?
卫哲:肯定不是“抢跑”。沪上阿姨几乎是在其他奶茶品牌纷纷上市以后才上市的。
消费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中国市场仍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全球市场也拥有广阔的拓展空间。中国的茶饮品牌们不仅实现了规模化的高速发展,更成功走向全球市场,充分印证了消费市场对其发展前景的信心与期待。
最近的港股市场,我们率先看到了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消费股、特别是对头部大体量的消费股的重估。资本市场对企业的评估标准已从“快速增长”转向可持续盈利能力与抗周期韧性。
崔大宝:许多茶饮品牌通过供应链压缩成本,而产品创新容易被模仿。您如何看待供应链效率和产品创意之间的平衡?未来茶饮行业会更侧重哪一端?
卫哲:我们一直坚信产品的“价性比”,而不是卷成本。其和性价比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敢于定价,在同样的价格下卷性能,而后者则是在同样的性能下卷价格。要敢于定价,先定价,然后把其性能做到在同一价位带中的极致,而不是越便宜越好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