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理想十周年,变阵先变人

原创ⓒ科技新知 新能源车组

作者丨茯神编辑丨思原、九犁

理想i8的产品发布会,除了敲定最终的售价,似乎已经丧失了其他看点。

一个月前小米YU7的上市带来了不小热度,定位稍有重叠的乐道L90和理想i8,明显加快了宣发节奏,先后公布了预售价格以及开启订购。理想i8更是大范围地开放媒体试驾,短短几天之内网络社区里就被各类评测和体验内容刷屏。

李想本人更是时而登上央视访谈节目,时而携妻看球出游,新车i8常伴左右,接连做了几个免费的热搜广告,尽显“节俭”本色的同时,也表现出对理想首款纯电SUV的重视。

事实上,比起与小米YU7、乐道L90,以及特斯拉ModelY L等有力竞品的“直球”对决,理想i8作为理想十周年之际奉上的里程碑之作,更肩负着从增程路线向纯电路线、从打造现有市场爆品向探索未来场景概念转型的重任。

或许是为了走好下一个十年之路,理想在重磅产品i8发布的前夕,不惜大动干戈地进行了组织架构和人员团队的调整,以及管理模式的重新选择。

6月底,理想汽车发布全新组织架构调整和人事任命,原“研发与供应群组”和“销售与服务群组”整合并入新成立的“智能汽车群组”,由总裁马东辉领衔。公告还称,原负责人邹良军由于个人原因退出管理岗位,公司将聘请他担任顾问。

图/AI制作

进入7月,又有媒体消息显示,理想汽车将会废弃此前PBC绩效管理模式,重新回归OKR模式。曾经花了大功夫学自华为的PBC模式被一朝废弃,而刚刚转为顾问的邹良军恰恰出身于华为内部的销售系统管理岗位。

临阵换将一向被视为兵家大忌,不管是出于主动调整还是仓促应对,理想i8注定要承受这个团队震荡的磨合代价,但理想所着眼的未来十年,也远远不是一个i8的成败就能够决定的。

PBC只能打确定性之战

运行仅两年的华为式PBC绩效体系停用,理想的这则消息一出,“学华为失败”的论调立刻甚嚣尘上。

如果把镜头拉远,可以看出这并非简单的管理工具更换,而是一家公司从“补课”到“赶考”的分水岭——对于理想来说,PBC擅长的是把增程这样的已知战场打透,却苦于应付智驾、纯电这两条充满变量的新战线。

2022年下半年 ,华为不直接造车下的产物问界M7一经问世就火速占领了理想ONE的高地,连李想都不得不承认“毫无还手之力”,随后在公司内部全面启动“像素级学华为”。PBC作为华为成熟期的管控利器,被整体搬进理想:销量、利润、市占率全部被拆解成个人“军令状”,再与上不封顶的奖金包绑定在一起。

向强者学习的效果立竿见影。理想在接下来的2023年销量大涨,门店一年内从400家冲到700家,员工也突破了4万。但红利来得快也去得快,到了2024年底理想净利润下滑31%,毛利率从22%跌到18.7%,单车销售费用也涨至2.4万元。当市场进入存量博弈,PBC的强KPI逻辑反而会诱导出现“压库存、跨区抢单、恶性降价”的情况,把品牌溢价进一步透支。

图/理想财报

PBC的运行规则是“目标-路径-结果”三段式严格划分,要求事前把资源、节奏、风险全部算清。但时至今日,理想要打的VLA高阶智驾与i系列纯电两场硬仗,仍处在技术路线、法规、供应链三重不确定之中:激光雷达与纯视觉方案孰优孰劣尚无定论,800V高压、5C超充、CTC/CTB工艺等任何一个步骤的差池都可能导致产线推倒重来。

在这种“边打边改”的背景下,PBC的“半年军令状”显然会束缚团队手脚,这与李想强调的“纯电窗口期不能再错一次”或许直接起了冲突。

PBC管理模式诞生于国际商业巨头IBM,华为用它度过了运营商业务的确定性高速增长期。其核心就是将宏伟战略分解为清晰、量化的员工个人任务目标:销售目标具体细分到经销商、研发节点精确排期,每个角色都能精确预测自己的责任范围。

图/华为曾经采用过的PBC模板,图源盖亚组织

而在智能化纯电的新战场里,李想和他重新调整的团队面临着艰难抉择:是继续在可测量的熟地上深耕,还是在模糊的高风险地带冒险开拓新路径?当“必胜模式”遭遇了无法预判必胜的战场,强行坚持可能只是消耗时间于无意义的战场。

放弃PBC,理想可能买的不是一副后悔药,而是一张通向未来的船票。

回归OKR要找回自信心

在失速期按下重启键的理想,选择回归九年前救过自己一命的OKR系统。

2018年正是这套用飞书文档同步战略、将10万产能目标拆解成动态KR(关键结果)的机制,让千余人团队爆发惊人创造力:门店会自主策划私域流量运营,工程师能自发跨部门解难题。如今当销售不再为掠夺客户竞相压价,当研发团队周报上出现“VLA智驾安全冗余度提升方案”,熟悉的创新基因或许正在组织脉络中复苏。

最新数据显示,理想今年6月交付了3.63万辆新车,同比下跌24%,紧接着全年目标也二度下调至58万辆。随之而来的废弃华为式PBC,重新启用OKR,销服体系交由创始团队老人马东辉执掌。外界把这视作理想的“去华为化”,也是一次“找回自信心”的尝试?毕竟在之前,自信心也让理想一战成名。

在2021年全行业押注纯电之际,李想稍些独断地把落后的增程技术塞进了理想ONE,当年竟卖出9.1万辆,夺得30万元以上新能源SUV第一。如今被寄予厚望的理想i8,顶着舆论压力延续了理想MEGA的高铁车头设计,这份近乎偏执的“不妥协美学”,恰似当年李想力排众议押注增程式技术的倔强背影。

理想的基因从来不在亦步亦趋的学习中,而在反共识的破局里。当行业爆发初期集体陷入智驾“军备竞赛”时,选择在“冰箱彩电沙发”上大做文章;当对手以价换量血拼时,团队默默保障研发投入。这些决策事实上就来源于季度动态校准的OKR系统,允许团队在安全边界内试错探索。毕竟当业务进入无人区,需要先把枪口对准不确定性,而非内部排名。

OKR能否帮助理想突围,除了i8的上市表现,还有两个风向标需要关注。首先是定位更低的i6定价,纯电走量车型如果敢用20万—25万元区间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就说明理想重新拥有了赌一把的自信;其次是智驾团队在VLA路线上的深耕能否在年内实现城市NOA普及,而非像去年那样因PBC考核而保守地分批灰度。

真正的自信不是永远正确,而是敢于在未知面前按下All in。PBC教会了理想如何打阵地战,OKR则要帮它重新学会打游击战。

造车的护城河在车之外

当冰箱彩电大沙发已经成为车企标配,真正的护城河可能就转移到了车钥匙之外。

从“蔚小理”中的市值垫底到首个年销50万辆的新势力冠军,理想曾用对三口之家用车的洞察和增程路线把产品力做到了极致。

2019年,李想提出“中国90%的30万以上购车用户需要兼顾儿童与老人的第三排座椅”,对家庭场景的精准拆解让理想ONE一战封神。拿过接力棒的L系列更将场景化发挥到极致:六座布局破解三世同堂痛点,小主人模式俘获儿童需求,后排娱乐系统与华为商务风形成鲜明区隔。

李想显然意识到了靠车本身不可能守住。2023年底,理想宣布从智能电动车企业升级为人工智能企业,VLA架构、无图NOA、MindGPT大模型接连上车。但AI的落地漫长且烧钱,那一年的理想研发占比仅8.5%,远低于蔚来的22%、小鹏的19%;要想在两年内追上,需要的不只是最充裕的现金储备,更是把AI能力变成用户每天离不开的生态。

然而,眼下最焦灼的战役仍在纯电战场。MEGA的挫折揭示出一个冰冷的现实,那就是当失去增程技术光环,纯电市场的较量更考验系统韧性。

理想的选择表现出其战略定力,在2500座超充站建成前,控制纯电车型投放节奏;i8延续了MEGA饱受争议的外观设计,以换取低风阻下的长续航;将VLA多模态交互植入纯电车型,实现声纹识别、儿童情绪监测等独家功能。不过,民生证券仍直接指出,2025年理想净利润增长25.9%的前提是,i系列必须在高端纯电市场杀出血路。

历史或许早已给出提示,苹果在2007年靠iPhone重新定义手机,真正的壁垒不是电容屏,而是App Store;特斯拉在全球卖火了纯电动车,护城河也不在铝合金车身,而是OTA和超充网络。

对理想而言,VLA能否像iOS一样让智驾软实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i系列能否把超充站密度做到加油站级别,才是护城河能否外扩的关键。

面临下一个十年开启之际,2025年的理想首先必须赢下两场战争:先用i8和i6在纯电市场抢到足够用户规模,再把行驶数据反哺VLA,进而让AI成为比“冰箱彩电沙发”更难复制的黏性。十周岁的理想已然而立,正向着不惑前进。

参考资料:

一见Auto,《21深度|i8前夕,理想变奏》

BusinessCars,《理想不再当华为的“影子”》

启阳路4号,《理想汽车的桌子,被友商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