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云南宠美贸易阮靖雯:经销不靠投机,而靠对产品和门店的长期负责



2020年初,阮靖雯迎来了她人生中的第一只猫——一只价值3万元的布偶猫。而这三万元,并非闲钱,而是分期借来的。


为了能给这只“高贵”的猫咪提供最好的饮食,她开始在淘宝上搜索宠粮,由此结识了“倍内菲”和“有鱼”两个品牌。这一偶然的选择,也开启了她对宠物行业的深入探索,并一步步把她带上了创业之路。

线下电竞比赛解说转身入局,

只因一次“话痨式”客服聊天

在成为宠物经销商之前,阮靖雯是一位线下电竞比赛解说,她所在的团队曾和知名VG战队打过交流赛。



养猫前,她对宠物一无所知,所以只能向淘宝客服请教。自称是“话痨体质”的她,经常一聊就是半天。让她没想到的是,那位耐心回复她的客服,居然就是老板。几次交流下来,她第一次听说“经销商”和“品牌分销”的概念,也由此点燃了对这个行业的好奇与热情。

而那位老板本身也是一名经销商,阮靖雯便也想当经销商。她主动提出希望代理倍内菲,却被告知云南已有代理商,遭到婉拒。虽然有些失落,但她没有退缩,反而愈发坚定要入行。


她自掏腰包从网上购入倍内菲和有鱼的产品,穿上正装,一家家走进门店进行推荐推广。“其实那时我啥也不懂,但我有一个本事,就是会观察、会学习。”阮靖雯笑着回忆,她靠搜索关键词、扒详情页、做笔记,再自己组织话术,硬生生让门店听进去了她的介绍,甚至主动找她进货。

在初步建立起客户基础后,阮靖雯直接找到了有鱼的品牌总监,表达了自己试水云南市场的想法,对方也被她的热情与执行力打动,最终同意让她以分销商身份开展业务。

她从借呗借来4万元作为初创资金,第一批货不到一个月就清空了。一年后,阮靖雯正式从分销商转为区域经销商。她的宠物行业创业之路,就此开启。

一人扛十吨猫砂,

也要扛出自己的牌面

在代理了第一个主粮品牌后,阮靖雯把目光投向了猫砂品类。但她没想到,起订量竟然高达10吨。她本想与本地的一位代理商合作分担风险,却被对方一句“你还是别做经销商了”劝退。那一刻,她的倔劲被彻底激发——她决定一个人扛下这10吨猫砂。


阮靖雯创业的时间正值疫情,道路封闭,有的门店藏在小区深处。有时候离门店两三百米的时候道路就被封住了,阮靖雯就扛着货,一趟趟来回的搬。晚上十一点收工,是常态。

除却身体上的劳累,还有很多外界的质疑,“那时候很多人不理解宠物行业,说我就是在给畜生铲屎,能有什么出息?我在仓库哭了好多次,也想过放弃。”阮靖雯坦言。

但每一次崩溃之后,她都会默默擦干眼泪,重新站起来:“靠人不如靠己。我就是那种越挫越勇的人,咬咬牙就撑过去了。”

她用实际行动,把十吨猫砂扛出了自己的牌面,也扛出了后来属于她的那一席之地。

公司有原则,团队有纪律,

客户才安心

随着公司不断壮大,阮靖雯在团队管理和客户政策上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体系。她的第一原则是:放权,但不放原则。在宠美贸易,所有门店政策统一,无论是业务员还是她本人,给出的条件都是一样的。

“有些门店老板会想跳过业务员来找我谈,我也会接,但我比我的业务员还小气。”她笑着解释,“你不能让客户以为找老板谈就能便宜一点,那员工还怎么有信心?而且客户之所以找你,是因为他不知道你的底线在哪。你越坚定,他反而越安心。”

这种看起来“冷酷”的坚持,反而赢得了客户的尊重和信任。

团队管理方面,阮靖雯不搞“狼性高提成”,而是采用“底薪 + 过程奖励 + 提成”的组合机制。其中,“过程奖励”占据核心位置,评估维度包括客户满意度、客户流失率和服务深度等。


“我们更看重过程,因为过程对了,结果就不会差。我不希望员工为了业绩剑走偏锋,更不允许为了结果牺牲客户或公司的长期利益。”她强调。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她对业务员要求宽松。相反,她有一套清晰且严苛的标准。

“现在很多所谓的销售,其实只是‘卖货的人’,但真正的销售,不是把产品塞给客户,而是帮客户搭建销售场景,解决他们的困惑,找到他们的需求。”她指出。

在她看来,一名优秀的业务员,不能只是会讲产品参数,更要能帮助门店解决实际问题。“客户面对那么多品牌,他迷茫的不是进什么货,而是这个产品该怎么卖、怎么赚钱。”

因此,每当代理一个新品牌,宠美贸易都会先组织内部专业培训,再由她亲自审核业务员的状态。“在我这儿不合格的,我不会让他出门跑店。”她直言不讳,“一个不专业的业务员,出去不仅无法服务好客户,反而可能给客户留下负面印象。人不行,客户会觉得公司不行,公司不行,自然也否定了老板和整个品牌的专业度。”

正是这种对标准的坚持,让宠美贸易在复杂的宠物经销环境中,显得格外稳健可靠。

不追爆款,

只选有生命力的品牌

在阮靖雯看来,选品是所有代理商绕不开的基本功,更是决定公司走多远、走多稳的根本能力。她并不追求所谓的“爆款速成”,而是在一次次市场实践中,提炼出一套清晰稳定的选品逻辑。

“每个阶段的选品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但真正的核心思路,其实一直没变。”她总结得简洁明了,却也精准有力,“第一,品牌要有生命周期。我最怕的就是那种‘一次性品牌’,做死一个马上换壳再做一个,看似灵活,其实是在烧渠道的信任。第二,价格和价值必须匹配。这个匹配不是“贵就是好”,而是产品的定价、原料、工艺、包装、品牌势能之间要有逻辑闭环。第三,品牌具备协同推广力。品牌能不能赋能线下渠道也很重要。”

这套体系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从一次次实战中打磨出来的。比如疫情期间,阮靖雯发现自己的产品结构里零食偏弱。她通过京宠展官方公众号关注到了一个叫“它福”的零食品牌。它的色调很统一,最重要的是它的品类很齐全。但是毛利并不高,这让一些经销商望而却步。


“一袋零食利润多少,确实重要,但那只是眼前的账。更关键的是,这包零食进店后能不能带来更多的客户转化率。”

在她眼中,选品做得好,不只是销售数字的增长,更是渠道信任、品牌口碑和客户粘性的长期积累。

从红利到深耕:宠物行业的

新一代门店在“反卷”中突围

这几年,宠物行业上演“两极”现象:一边是门店疯狂倒闭,一边是新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有人说行业过热,也有人说红利消失殆尽。但在阮靖雯看来,这恰恰是行业向更高水平演化的自然结果。

“正是因为行业越来越专业,才会有淘汰。”她说。

她发现现在新开的门店的学习能力特别强,懂内容、会拍视频、有审美,甚至有的是从小红书、抖音转型来的。

相比之下,那些早期靠流量红利起家的门店,如果不更新经营逻辑、不做精细运营,很容易被后来者反超。

“宠物行业没你想的那么赚钱,别看表面热闹,背后是高强度的服务和持续不断的学习。但如果你愿意进来,能踏实下心来深耕、找对方向、认真服务,这个行业也一定不会亏待你。”

在她看来,真正能穿越周期的,不是流量,而是长期主义。

她用四年时间,从分期买猫的“小白”,变成能挑品牌、带团队、选产品、讲策略的经营者。


没有人教她怎么做,但她靠自己,一步一步学会了所有事。

“我一直相信,宠物行业终究属于那些真正愿意用心服务、敢于扛事、持续学习的人。”阮靖雯说。

她不算最起眼的那一个,但她是最踏实、最坚定的那一种。而她的这份坚持,也正在成为宠物行业里最值得信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