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从3亿到40亿,比音勒芬14年验证经营「慢哲学」

文 / 七公 

来源 / 节点财经 

今年以来,我国服装行业整体呈现出“温吞不振”的状态。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量同比增长0.4%,增速较2024年同期放缓4.02个百分点;实现营收5648.80亿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32.78亿元,降幅1.43%。

但就是在这样承压的环境中,比音勒芬仍然交出了一份向上生长的“成绩单”:营收21.03亿元,同比增长8.63%,特别是二季度营收同比大增22.33%,彰显出跑赢大盘、穿越周期的韧性。

拉长时间轴,过去十四年(2011-2024年),比音勒芬营收从3.04亿元扩大到40.04亿元,年均复合增速(CAGR)24.5%,且期间的每一年都是正增。

在高端户外运动服饰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比音勒芬在逆风局中挥出“小鸟球”,正是得益于其坚守20余年的“慢哲学”。

01 战略定锚:“慢布局”从单一场景到生态化延伸

当下,中国高端运动户外服饰行业正处于 “机遇与挑战并存” 的关键阶段。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2029年,国内高性能户外服饰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157亿元,2024-2029年CAGR约16.0%,市场增量空间显著。

但与此同时,行业 “准红海” 特征已十分明显。国际品牌凭借先发优势占据重要份额:lululemon 从瑜伽场景切入,逐步拓展至跑步、训练、户外领域,以精准的场景延伸和品牌调性圈粉;迪桑特依托滑雪、铁人三项的专业基因,向高尔夫、跑步及高端生活系列渗透;FILA 则凭借时尚运动定位,跨界高尔夫、网球等细分赛道。国内也有不少“后浪”下场逐势。

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多数品牌选择 “快打法”—— 快速扩品、抢占渠道、低价竞争,以求在短期内实现规模增长。但比音勒芬却反其道而行之,以 “慢哲学” 深耕细分领域,从“高尔夫专业服饰"→"高尔夫专业领先的高端运动户外服饰”,逐步构建起差异化竞争优势,为行业提供了 “在红海市场中寻找蓝海” 的新范式。

比音勒芬的 “慢哲学”,首先体现在战略布局的 “稳” 与 “深”,以10年“慢布局”,完成从单一场景到生态化延伸。

早在2003年成立之初,比音勒芬创始人谢秉政便有意避开高度同质化的大众服装红海,果断All in“Golf”。

支持谢秉政做出决策的,一是彼时国内高尔夫运动刚刚起步,这类服饰一片空白,其深度考察日韩和欧美服装业的变迁史后,确信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中国必将迎来与之相关的需求爆发;

二是多年代理运营华伦天奴、圣罗兰等国际高端男装的经历,让他深感本土高端服饰品牌的缺位:“中国不能只做国际大牌的‘橱窗’,更该有属于自己的‘名片’”。

锁定航道后,比音勒芬在韩国设立了研发中心,利用当地先进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技术反哺国内产业链,培养一批自主“生力军”。

整个过程中,比音勒芬摒弃业界大干快上的惯性打法,以“慢”求“深”,诸如深度访谈用户诉求、反复打磨每道工艺、仔细雕琢每处细节,细水长流地传递“优雅、专注、自律”的文化内涵。

谢秉政多次表示:高尔夫这项运动其实就是自己和自己比,必须自己一杆一杆地打。

这种“慢布局”持续了10年,直到2013年,比音勒芬成功签约成为中国高尔夫球队合作伙伴,此后12年间,先后三次为奥运军团打造五星战袍,并将助力国家队征战2028洛杉矶奥运会。

但比音勒芬的志向显然不止于此,它想在更高维度和更深源头与中国高尔夫事业同频共振。

为此,比音勒芬携手中高协开展“优才计划”,聚焦人才培育体系的搭建和完善,在激励更多“国手”为国争光,铺就他们从少年热爱到职业巅峰的成长阶梯的同时,推动高尔夫运动从小众走向普及。

数据印证趋势:自2014年至今,高尔夫青少年注册总量增长超350倍,2024年继续上升16%。

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高尔夫服饰品类,比音勒芬连续8年(2017-2024年)蝉联市占率榜首。

更重要的是,这份来自国家队背书的稀缺性、差异化“慢资产”,当比音勒芬叩响新领域的门栓时,会迅速转化为最权威的“通行证”。

换言之,“高尔夫专业服饰"→"高尔夫专业领先的高端运动户外服饰”的转型,不是单纯跨界或突发扩品,而是比音勒芬基于 14 年高尔夫赛道积累的 “专业 + 高端” 内核的自然延伸。目前,比音勒芬已形成多品牌矩阵,旗下比音勒芬、比音勒芬高尔夫、威尼斯狂欢节、CERRUTI 1881、KENT & CURWEN 覆盖高尔夫、露营、徒步、骑行等城市户外多场景,能够满足消费者从运动到日常的多元化需求,实现单客价值与用户忠诚度的双重提升。

)

举例来说,一个高尔夫爱好者,可能还热衷City walk,又是经常外出的商务旅行者,比音勒芬凭借互补协同的生态化产品池满足其全方位需求,有助于提升单客价值与忠诚度,抬高企业成长的“天花板”。

02 产品为杆:“慢研发” 高品质铸就差异化竞争力

在服装行业普遍 “轻研发” 的当下,比音勒芬的 “慢哲学” 还体现在对产品研发的长期坚守。比音勒芬2020 年 - 2025 年上半年,比音勒芬累计研发投入近 6 亿元,近四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3.07%、3.47%、3.51%、3.15%,这一比例不仅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甚至超过不少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是企业保持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然而研发投入并非越多越好,关键在于投入的有效性。

如何才能保证研发的有效性并锻造坚实有效的产品壁垒?答案或许就藏在比音勒芬的“慢哲学”里,亦如谢秉政时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一生做好一件事,专心专注专业,做深做精做透”。 

比音勒芬的研发 “慢” 在 “精准” 与 “深度”。其 “三高一新”(高品质、高设计、高科技、持续创新)的产品理念,即立足 “专业、高端” 品牌内核,通过面料、工艺、版型设计做长线、系统的创新,而非单次突破或零散改良,为消费者提供高价值、高品位的产品。

以2024年本届巴黎奥运会上,比音勒芬为国家队量身定制的第三代比赛服——五星战袍Ⅲ为例:采用FULL STRETCH防紫外线抗热辐射纱线,结合品牌自主研发的两项高尔夫人体工程学专利版型,大幅提升穿着舒适度,融入国旗、宫廷建筑纹样、传统五色等视觉元素,集科技匠心与东方美学于一体,生动诠释中华文化的优雅内蕴和锐意进取奋楫笃行的蓬勃动能。

超级单品小领T,则是比音勒芬重构基础品类的典范。中国每年消费超 30 亿件 T 恤,但长期缺乏本土高端品牌。比音勒芬的小领T彻底打破这一格局,该系列产品以原创5cm立体领片与75°黄金领角设计,更好地贴合亚洲人的身型,解决我们长期面临欧美成衣“版型不适”的痛点,营造自然挺拔的肩颈效果,同时通过自研BT_Gritty面料,配合多重加工工艺,强化抗变形和色牢度表现。

导向终端,2018-2024年,比音勒芬T恤一直保持同类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印证了 “慢研发” 的市场价值。

《节点财经》获悉,支持“慢研发”的是比音勒芬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研创团队,他们几乎都具备多年国际奢侈品牌和知名高尔夫服饰设计经验,精通色彩、工艺与面料创新,善于融合新技术与新风潮,打造兼顾功能与审美的产品。

在服装行业普遍 “轻研发” 的当下,比音勒芬的反其道行之,较大程度上体现出高端品牌发展的底层逻辑:通过长期、有效的高研发投入,逐步建立起差异化的 “专业 + 高端” 竞争力。这种以慢求深布局研创的做法,不仅是比音勒芬自身深耕行业多年的实践总结,也为同类品牌如何通过技术沉淀向微笑曲线两端跃升,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03 品牌向心:“慢沟通”与“新贵”圈层深度共鸣

战略是“锚”,产品是“杆”,那么,品牌便是“魂”。企业要想走远,离不开对“魂”的精雕细琢,但也有赖与时俱进的外在表达和内涵更新。

在滚滚向前的消费浪潮中,比音勒芬也和大多数同业一样,面临代际突围考验。

抖音平台内,“高尔夫”的兴趣用户中,24~40岁的中青年占比超过60%,18~23 岁用户对高尔夫运动表现出强烈偏好,高尔夫正从专业运动演变为融合社交、时尚的生活方式。

比音勒芬的应对策略,依然延续 “慢哲学”—— 不追求短期流量爆发,而是通过 “慢沟通” 与年轻 “新贵” 建联并交心,围绕品牌、产品、渠道提前打量。

品牌端,自2024年底起,比音勒芬先后签约丁禹兮为品牌代言人,胡一天、李兰迪为品牌大使。

他们青春、时尚的形象和独特的个人气质,有效稀释了品牌传统的“商务”调性,也更加契合新生代多元、个性的特征,从而大幅拉近双方的情感距离。

同时联合《人物》杂志,在社交论坛上以 “不跟随,更出色” 为主题发起品牌声量传播。

该主题紧扣年轻“新贵”追求自主、不愿盲从的深层心理,通过真实故事和价值观传达,既强化了品牌精神,也致力于提供情绪价值——鼓励他们拒绝标签,专注自我成长与生活掌控。活动成功引发众多博主和用户的情感共鸣与互动,推动比音勒芬升维为理念引领者和情感陪伴者。

95后的琪琪坦言,“比音勒芬‘不跟随,更出色’的主张,瞬间就戳中我了,不管是日常穿搭还是生活步调,我都不想跟着别人的节奏走,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产品端,用常规化“IP联名”行动持续落地年轻化风格,包括牵手故宫推出锦上添花系列,搭档英国潮流艺术家Hattie Stewart发布活力爆棚的“心动系列”,与全球顶尖名校哈佛大学联合打造“智性高球风”作品,满足年轻消费者对 “专业 + 时尚” 的双重需求。截至2025年6月底,比音勒芬小红书年轻粉丝(18-34岁)占比75%,抖音30岁以下年轻粉丝占比接近30%;线下VIP纳新,80后、90后占比超70%,年轻化转型成效显著。

渠道端,比音勒芬的“慢革新”同样值得关注。线上,比音勒芬逐步入驻天猫、抖音、小红书、得物等主流电商平台,结合KOL种草与真实场景融合,构建立体交流、互动矩阵。

得益于全域零售策略,本期比音勒芬线上收入劲增71.82%,电商占比突破10%;线下直营店会员复购率高达43%,反映出用户高黏性和品牌忠诚度的增强。

线下,门店焕新逐步展开。今年6月,比音勒芬深圳太子湾全球先锋旗舰店开业。

区别常见的品牌大店,这家新店除了承担展款、品宣、试穿的基本任务,还增设咖啡吧,顾客挑选完服饰后,可以顺手点一杯手冲咖啡或美味甜点,在惬意的下午茶时光里放松休憩,让购物不再只是目的性消费,而是一出舒适自在的生活漫步。

写在最后

尊因循果,比音勒芬穿越周期,绝非偶然,也印证了"慢哲学"在快时代的持久力量。

站位行业角度,比音勒芬的路径提示了在红海市场中寻找蓝海的另一种可能:并非依靠价格战或规模扩张,而是基于核心能力进行差异化定位,通过专业积淀、产品创新和品牌焕新构建结构性优势。在中国服装产业从“制造”向“品牌”转型的关键阶段,比音勒芬的“慢哲学”或许正是通往高质量发展的密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