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纪要|美的集团:战略收缩,未来三年寒冬胜于2008和2020年

纪要|美的集团:战略收缩,未来三年寒冬胜于2008和2020年


Z链研究员|蔡韩义 编辑|LZ

时间:2022.5.6

会议主讲人:董事长、总裁方洪波,首席财务官、财务总监钟铮,董事会秘书江鹏

公司管理层对2021年、2022年Q1概述及总结:

形势与策略:未来三年寒冬比之前更艰难,最大挑战是不确定性

尽管未来三年可能面临的寒冬比之前更艰难,因此战略是变革创新C端并坚定启动B端业务转型,以科技领先为核心,并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2022年核心原则是“收入合理,恢复盈利”【补充参考1】,目前盈利水平实际上距离恢复到历史上最好水平还有一段距离【补充参考2】。根据形势变化,美的聚焦重点核心业务并收缩非核心业务及非核心品类,在效率和运营指标上加强管控、优化,整体看,经营思路没有改变,经营目标没有调整。

【补充参考1:美的集团2021年核心原则是“要么第一,要么唯一”,2011年确立“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运营”三个战略主轴。

补充参考2:美的集团最好盈利年份是2019年,净利率10.62%,2021年净利率8.44%,所以从2022年以来一直都是按照这个原则执行。】

针对投资人所问“未来1-2年最大挑战是什么?”美的集团发言人称,最大挑战是不确定性,虽然我们做了很多规划,但很多事情掌控不了,在能够掌控的领域我们充满信心。整体上看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无法预料的。

我们要“稳”字当头,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可以生存发展。

业务与目标:所有资源分配围绕四大块业务匹配

对于2021年以来出口的各种影响,2025年350亿美元目标是否变化、如何看海外业务两个问题。

公司发言人回答是,美的海外战略清晰,家电C端业务目标清楚,各种因素叠加,会推动我们进一步加快出海步伐,往高端、海外走,所以2020年疫情以来加大投入,2021下半年进一步加大,价值面提升,本土化推进,这都是不会改变的方向。

2022年春节后,我们陆续派出到全球各地600多名中国员工,包括巴西基地,北美、埃及、欧盟等基地积极建设中。

关于“C端与B端业务并重管理上如何针对性匹配?资源分配如何差异化?”,公司发言人表示,不同企业有不同看法,美的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一样看法,即使在目前形势发生很大变化,我们也是维持两者并重的看法,目前B端围绕4大块,其中自动化和机器人包括了物流自动化产业,还有楼宇科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储能与能源管理,所有资源分配都围绕这4个。选择这4个领域是基于很多原因,尤其是未来行业市场的价值与空间以及美的的基础。

利润率:利润率恢复到2019年比较合理,包括提价、调整产品结构消化原材料影响

投资人直问公司管理层,在行业承压背景下,美的如何提升产品力和利润率?

公司发言人答称,2021年底我们确定2022年的方针是“收入合理,恢复盈利”,力争改善收入结构与产品结构,例如高端品牌COLMO在2021年实现了40亿元收入,2022年将进一步加大COLMO品牌和东芝品牌国内销售,海外要求OBM投入加大,要保持头脑清醒,核心是恢复盈利。

三年后美的利润水平合理怎么样?偏高质量发展是否意味着减少资本开支提高分红?

公司发言人表示三年后利润率会恢复到2019年利润水平比较合理【补充参考3】,但并非仅仅是节约开支,而是在需要投入的地方大胆投入,实现创新和效率并举,例如我们对科技投入没有减少,2021年120亿研发投入,相较2020年增加20亿,2022年会进一步增加。

【补充参考3:2017-2021年利润率7.69%、8.27%、10.62%、9.63%、8.44%,2019年利润率为近五年最高。2019年净利为242.11亿元增速19.68%,2020年净利272.22亿元,增速12.44%;到了2021年,净利仅同比增长4.96%至285.74亿元,三年来净利增速逐渐放缓,2019年最高。】

“2B业务保持2C毛利率水平,挑战是否过大?”公司管理层表示,2B业务长期看投入时间长、投入大,但是一旦形成规模,整体盈利水平稳定,受市场、经济波动影响相对小。

目前整体处于投入期、发展期,2021年2B业务收入端增幅不错,盈利能力不错,结果上令人满意。

对于2022Q1内外销业务对于毛利率提升的驱动力是什么?公司管理层称,盈利能力提升主要是进行提价、调整产品结构,以消化原材料价格影响【补充参考4】。

【补充参考4:据2022年1-3月季报显示,一季度营业收入903.81亿元,较上期同比增长9.55%,净利润71.78亿元,同比增长10.97%,一季度毛利率22.18%,较去年四季度环比增加4个百分点。】

纪要|美的集团:战略收缩,未来三年寒冬胜于2008和2020年


行业定调:关于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以及美的竞争优势

如何展望库卡机器人业务空间?美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公司管理层表示,即使在2020年最困难时,我们坚信机器人是中国未来最重要产业之一,现在依然不变,2021年库卡机器人这块业务迎来恢复【补充参考5】。2022Q1更加火爆供不应求,交货期长达12 个月。所以我们对这个行业未来发展依然乐观。

每个产业发展都有泡沫期,大浪淘沙后还是有竞争力品牌会胜出,供应链冲击后,大家发现核心零部件供应还是要依赖外资。

除汽车外,进一步拓展电子,已经进入比亚迪、宁德时代供应链,其他非汽车行业如3c苹果代工体系也已进入。

未来进一步增加产能扩建,顺德基地目标3万台,2022年5-6万,收购库卡时全公司销量2万+。我们会加大对核心零部件投入,目前2023年小型零部件知识产权突破,实现量产。

【补充参考5:库卡是全球领先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及解决方案服务商,2015年8月份,美的第一次购入库卡5.4%股份,2016年2月迅速将股份比例上升至10.2%,成为库卡第二大股东。2017年1月,美的斥37亿欧元(约人民币292亿元)收购库卡股份达3200万份,加上此前所持有13.51%股份,合计持有库卡股份比例94.55%。2021年11月美的13.5亿元收购库卡剩余5.45%股份,至此,库卡成为美的全资子公司。

从2017年被美的收购以来,这家位于德国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乏力,美的机器人及自动化业务2019年营收251.92亿元,同比下滑1.89%;2020年营收215.8亿元,同比下滑14.30%;2021年营收272.81亿元,同比增长21.74%。】

纪要|美的集团:战略收缩,未来三年寒冬胜于2008和2020年


公司转向收缩和聚焦,主要是看到了哪些行业变化?如何看C端天花板?

发言人表示,美的历经多次经济周期波动,“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们的运行机制让我们对未来有很多预判,并且很快就能做出调整,2021年底我们做出“未来三年是寒冬”判断,目前看是大环境多重周期和美的自身发展多重因素的叠加所导致的,创新和效率要并举以应对不确定性的风险。

新能源车零部件业务参与者很多,如何看空间?美的优势与未来地位展望是什么?

管理层发言称,家电也是电驱动,与电动车零部件一脉相承,所以美的进入这个行业很自然,新能源车业务是可见的未来最大的行业,所以做电驱动为主的零部件,发挥我们优势,目前美的切入热管理和动力总成,这两项业务是切入的核心。

目前进展不错,蔚小理都切入供应链,大众拿到定点,特斯拉紧锣密鼓推进中。目前先不谈行业地位,先把基础打好。

对于能否理解为美的未来三年是偏投入期、产出期是2023-2024年后的问题,管理层发言人回应:“不能这么理解,要在高速公路上换发动机。企业发展是动态过程。”

纪要|美的集团:战略收缩,未来三年寒冬胜于2008和2020年


并购与整合:进行新行业并购是美的优选路径,业务根据板块划分和管理

公司过往收购了很多公司,这些收购的公司在内部版图中如何定位?公司对新能源和医疗领域的发展规划如何?

管理层发言人回答说,进入新行业,并购是美的路径选择,以往家电的发展就是并购路线【补充参考6】。公司治理上分为五大板块,每个板块相当于独立公司,收购业务根据每个板块进行划分和管理。如何收购需要集团统一掌控,而非每个版块自身无序发展。

【补充参考6:1998年收购东芝万家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和东芝万家乐电机有限公司各40%股份进入空调压缩机行业;2003年先后收购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有限公司和湖南省三湘客车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因经营不善,造车项目中止;2004年收购荣事达和华菱;2005年收购江苏春花电器;2008年收购小天鹅建立完善的洗衣产业链;2016年收购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80.1%的股权;2020年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收购菱王电梯;2021年收购库卡使其成为全资子公司;2022年收购万东医疗。】

如果不考虑板块之间调整,静态看2B四大业务3-5年目标是什么?

管理层发言人称,2B业务体量很大,盈利能力很好,自身造血功能强。除了汽车零部件需要投入,其他基本不需要。目前以打好基础为主,我们相信只要基础做好,路径方向正确,未来增长可期。

管理:内部组织结构要非常敏捷、高度去中心化、扁平,高管具备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

过去2-3年美的集团内部架构有调整,管理层如CFO出现频繁变动,公司如何看?

管理层发言人说,面对不确定性,组织架构肯定要调整,内部组织结构要非常敏捷、高度去中心化、扁平,才能让3000亿的大企业既稳健又有活力。高管一定要具备创新能力、企业家精神,因此要不断调整优化。前两任CFO离职均是由于个人原因【补充参考7】。

【补充参考7:前两任cfo分别为蔡伟定和Helmut Zodl,奥地利籍Helmut Zodl任职于2019年10月,辞职于2021年1月,Helmut Zodl曾就职于IBM、联想等跨国科技公司,主要负责财务工作;台湾籍蔡定伟任职于2021年4月,辞职于2022年1月,曾相继就职于摩根大通、华兴资本、汇丰银行等机构,主要负责并购相关业务。】

目前数字化内部推进和对外输出的方案上进展如何,主要挑战有哪些?

公司发言人回应称,数字化方面和部分领军企业仍有较大差距,后续会进一步加大投入,引入更多的专业化领军人物。

当下无论经济形势如何,数字化是大趋势,越是大趋势公司越坚定投入,越早投入越好。我们依然坚持创新和效率并举,既要创新又要优化结构,创新不能放弃。

品牌策略:往高端化发展不能单靠美的品牌,靠品牌组合

品牌溢价对盈利能力提升影响大,管理层如何看待美的品牌溢价,往后看和竞争对手的价差是否会缩小,如何缩小?

公司发言人回答说,每个品牌都希望提高自己均价,品牌溢价并非一蹴而就,我们要不断调整,核心通过产品竞争能力,提高消费者认同。收入合理恢复盈利本身就是这个方针,该放弃的业务放弃,该调整的业务调整,我们会加大高端产品和高端品牌的投入,通过销售比重改变来解决。

对于未来往高端发展单一靠美的品牌提升形象有问题?管理层发言人认为,未来高端化不能单靠美的品牌,我们有品牌组合:高端品牌COLMO、东芝、小天鹅、美的、华凌。

关于COLMO近两年发展很快,但高端品牌要时间和积累,每年翻倍增长,是否导致后面发展过有问题的提问,公司发言人称“前面基数小所以增长快,首先保持产品竞争力、产品口碑以及渠道相对集中管控。”

注释与参考:

调研机构:长江证券、广发资管、光大证券、交银施罗德基金、招銀國際、淡马锡 投资、东方证券、招商证券、东方红资管、易方达基金、中金公司、天弘基金、国信证券、浙商证券、华宝基金、汇添富基金、泰康资产、兴业基金、中银基金、碧云资本、淡水泉基金、中信证券、方正资管、睿璞投资、兴全基金、海通证券。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ID:bluechip808)


注:本文转载自蓝筹企业评论(ID:bluechip808),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