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和“神十四”同步飞天,商业航天的春天来了!

摘要: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其背后有不少上市企业的助力。受到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带动,我国商业航天产业也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

神舟飞天,举国欢庆。在中国传统的端午节期间,随着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全世界目光齐聚中国,共同见证中国航天发展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辉煌成果。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我国航天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期,除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国字号企业继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之外,越来越多的上市企业为航天工程注入新活力。此次神舟十四号发射任务的背后,就有不少上市企业的助力。受到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带动,我国商业航天产业也将迎来春天。

开启中国航天发展新纪元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探索星辰大海的进程不断提速。2003年,随着杨利伟迈出历史性的一步,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能独立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近十几年来,我国在航天工程领域的资金、技术等投入不断加大,阶段性成果不断出炉。

尤其是今年,“神十四”作为我国第十四艘飞船,承载着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第二次飞行任务。按照航天部门此前公布的发射计划,在“神十四”入轨作业后,航天部门将接连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以及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其中,同样拥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五号在成功发射后,将与神舟十四号实现航天员在轨轮换。

目前,从技术水平层面来说,我国在载人航天和空间站建设领域已经领跑全球。除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神舟系列飞船之外,我国还逐步掌握了载人往返、太空漫步、航空器与空间站对接等关键技术。未来,在新一代载人飞船和国家级太空实验室的助力下,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和空间站建设也将迈入新纪元。

飞天背后有众多上市企业助力

航天工程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门槛高、投入大,只有航天强国才能长期坚持探索。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让我国可以持续不断推进航天计划。特别是近年来,在核心技术领域,我国航天领域的头部企业长期深耕、超越创新,为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圆满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此次备受瞩目的“神十四”来说,它的成功飞天就离不开众多上市企业的助力。

首先对于广大航天迷来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两大央企是当之无愧的功勋支柱。尤其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大名鼎鼎的“神舟”飞船与“长征”运载火箭都是其自主科研成果,我国空间站工程使用的空间站各舱段、载人飞船、货运飞船、中继卫星及相关核心器材,同样大都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提供。底蕴深厚、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国资委中央企业名录序号中位列第2位,旗下更是拥有十多家实力不俗的上市企业。其中,参与到本次神舟十四号相关计划的上市企业,就包括航天动力、航天工程、康拓红外等。

比如,在神舟十四号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后,航天动力企业高管在企业互动平台回应投资者时就透露,该公司控股的航天六院参与了“神十四”发动机研发生产任务。与此同时,同为航天科技集团旗下子公司,康拓红外在智能测试仿真系统和微系统与控制部组件行业具备领军实力。尤其是康拓红外的子公司轩宇空间在航天复杂系统测控仿真领域是国内头部企业。在“神十四”发射任务中,康拓红外也承担了相关地面测试仿真设备及服务。

除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央企之外,还有很多民营上市企业为“神十四”飞天作出卓越贡献。作为胡润中国500强民营企业,华天科技是全球第九、内资第二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其相关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领域。在“神十四”航天任务中,该公司的高品质集成电路产品功不可没。

总体来说,参与“神十四”等国家大型航天工程建设对于众多上市企业来说意义重大。除了有稳定的市场订单之外,借助航天工程牵引,这些企业以高标准推动技术产品创新,实现企业品牌价值与竞争力的双向提升,其长久推动作用不可小觑。

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迈入新时期

今年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神十四”的成功飞天,也预示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迈入高质量和高速发展期。按照国务院新闻办公布的《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规划,自今年开始,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一系列发射任务将逐步推进,其中就包括“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巡天”空间望远镜以及“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尤其是建成并运营中国空间站、国家太空实验室后,我国的航天事业也将不仅仅局限于国家层面,而是将向民用商业领域不断延伸。

事实上,受到全球航天产业高速发展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商业航天产业已经开始提速。根据媒体预测,今年我国商业航天的市场总额就将突破1.5万亿元,与去年相比同比增长47%。在国家利好政策以及市场庞大需求的推动下,中国商业航天正式步入黄金时期。

从产业市场与投资空间来说,商业航天有一条覆盖面非常广阔的产业链条。目前来说,产业链上游卫星制造和发射服务门槛依然比较高,更多的需要国字号企业承担重任,而产业链中游的地面设备制造板块,以及产业链下游卫星应用及运营板块自由度更高,商业价值不低,将是民营企业和资本关注的重点。

尤其是进入十四五阶段,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卫星互联网等重大航天工程全面推进,随着航天领域相关技术和方案不断成熟,包括动力系统、新材料、航天育种、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衍生产业赛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新的增量业务与市场空间,将为商业航天的高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