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巨头入局搅动风云 ,聚合打车模式驱动网约车市场新变革

摘要:最近,国内聚合打车市场热点频发,多家知名企业竞相试水,产业链呈现出勃勃生机,聚合平台或将成为网约车行业不可估量的新增长极。

进入7月以来,国内聚合打车市场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其中,华为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网约车,主打聚合打车模式。华为的“Petal出行”在北京、深圳、南京、杭州4个城市开启内测;腾讯的微信“九宫格”接入曹操出行、阳光出行、首汽约车、T3出行等多个打车平台,同样在北京、上海、杭州、重庆等地进行试水内测。巨头企业的示范效应,带动多个企业纷纷入局聚合打车市场,产业链上下游均呈现出勃勃生机。

头部玩家采取差异化发展模式

聚合打车模式并不是近两年才出现的新事物,而是伴随着网约车行业发展很早就诞生了。早在2018年,高德地图就推出了聚合打车服务模式。在接入滴滴出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约车平台后,用户只要在高德地图打车服务板块“一键点击”,就能向众多网约车平台同时发单,选择更广,资源更丰富,也大大节约了等车时间。

时隔近一年后,美团打车也开始试水聚合模式,接入了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神州专车等出行服务商。而高德地图的市场竞争对手百度地图,更是在一键叫车服务基础上推出了“一键免费试乘”功能,还在长沙推出了“无人车功能”,让用户享受到自动驾驶的体验。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巨头企业跨界进入聚合打车市场,也纷纷开启了差异化发展模式。以华为为例,它主打的就是“地图+聚合平台”模式。华为会员中心上线的“Petal出行”接入首汽约车与神州专车后,可以给用户提供经济型、舒适型、商务6座、豪华型4种车型选择,它采用的就是Petal Maps 地图。这款地图应用早在2020年就推出,当时主要是面向海外市场,比如,欧洲与南美市场的两大出行平台Bolt和Taxis Libres都接入了Petal Maps。华为就是充分利用了自身在产品生态体系上的优势,直接切入聚合打车市场。

和华为相比,腾讯则是充分依托微信生态,开放性接入合规的出行服务商。因为微信本身就自带巨大流量,这也为聚合打车服务在市场拓展和拓客引流方面带来了优势。目前,用户只要在微信“出行服务”或小程序“腾讯出行服务”进入相关页面,就能享受来自曹操出行、阳光出行、首汽约车、T3出行等多个打车平台的服务。

据初步统计,目前在聚合打车领域,高德、美团、百度、华为、腾讯等多个巨头企业都已经入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这个新蓝海市场也受到越来越多投资方的关注。

多家企业发力聚合打车市场

聚合打车市场之所以受到众多业界巨头的青睐,就是因为庞大的市场蛋糕和市场空窗期无比诱人,再加上入局门槛相对较低,风险因素小,投资回报大,因此吸引越来越多的头部玩家加入市场。

首先来看网约车市场规模,按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权威数据,截至去年底,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已高达4.53亿,占我国网民总规模的43.9%。行业权威专家分析指出,预计到2025年,我国网约车市场规模将达到4341亿元。

随着曾独占九成网约车市场份额的滴滴遭遇下架和巨额罚金,这个千亿级市场留下的巨大空白自然成为各方关注焦点。而在网约车市场的不同经营模式中,网约车企业自身进入市场受到限制很多,受监管审核的程序繁琐,市场布局相对缓慢。而聚合平台门槛非常低,因为平台本身并没有涉及客运服务,只是作为促成用户与网约车企业合作的桥梁。因此,在分享相关流量和收益给网约车企业之后,聚合打车平台依然有可观的利益回报,这就让平台的高性价比优势进一步凸显。尤其是当下,我国对网约车聚合平台的政策法规还存在一定空白,这就让具备资本、流量和渠道优势的众多巨头企业可以更轻松更快速地布局市场。

须在合规化运营中实现共赢

从长远来说,发展聚合打车产业对丰富我国网约车业态具有积极意义。因为和传统网约车模式相比,聚合模式更“轻”。第三方平台提供流量和入口,网约车企业提供服务,双方的投入成本都不高,但业务量却能非常稳定。尤其是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如汽车制造商、网约车企业、聚合打车平台来说,可以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用最优化模式维系存量用户,吸引新用户。随着聚合打车模式成为主流趋势,消费习惯逐步养成,产业链各方都将在可持续发展中获益匪浅。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说,B2C模式和C2C模式同时发展,也将推动网约车行业在新一轮洗牌中升级进化。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在稳经济、促增长的背景下,我国不断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共享出行产业链上各企业实现双边或多边合作联盟,这种多业态、多模式发展格局,可以进一步突破资本过于向头部集中的局面,让各个从业企业都能获得足够的发展空间,也为整个行业的指数级增长带来更多可能。在行业监管的框架下,高效整合的行业资源可以为更多中小平台和小供应商带来发展机遇。特别是在腾讯、华为等巨头企业入局的情况下,资本和流量的大规模涌入,可以大幅度减轻独立搭建平台、宣传营销、吸纳流量的运营压力,让网约车企业将发力点聚焦在服务上,最终受益的还是广大消费者。

当然,聚合打车模式下如火如荼的局面,依然掩盖不了一系列问题和风险。尤其是在行业政策尚未完善的当下,聚合平台整合众多网约车运营商,尽管平台自身没有直接参与运营业务,但依然不能游离在监管之外。否则,网约车行业一直存在的服务乱象、安全问题、信息泄露问题等还将频频爆发,不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早在2019年,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就约谈相关网约车平台公司。从监管部门发出的通报可以看到,一些网约车聚合平台审核机制过于宽松,直接让一些不合规的公司、车辆和司机进入市场,直接造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巨头跨界进入聚合打车市场,要避免服务商大小不一、良莠不齐的问题,聚合平台首先要制定严格的标准和完善的审核准入机制,并主动配合行业监管部门做好常态化审核监管。在合规化、标准化运营框架下,聚合平台将成为网约车行业不可估量的新增长极,为产业链相关企业、广大消费者和全社会不断创造新价值,带来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