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关键因素|汇川技术的“华为基因”


Z链资料整理|蔡韩义 编辑|LZ

汇川技术19位联合创始人及发起人中,有16位华为工作背景,从研发、业务到供应链管理一应俱全。2020年,汇川技术营收突破百亿,成为工控领域绝对龙头,这与企业里流淌着华为基因密不可分,甚至还有许多地方与华为非常相似。

股权激励:

华为工资相对于同业有过之无不及,还有丰厚的分红等,汇川技术也是通过给予足够的股权激励等一系列的人才发展模式,得以吸引并留住核心人才,至今仍保留创业团队大部分成员。汇川技术上市以来共推出六期股权激励绑定核心员工利益,对象都是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超过千人次。

激励程度也是根据贡献来合理分配,以2018年年报披露公司的9个最大个人股东,除了财务总监刘迎新外,其他的8人朱兴明、刘国伟、李俊田、杨春禄、柏子平、宋君恩、刘宇川、周斌均是一起创业元老,持股市值皆2亿元以上,董事长朱兴明并未拥有绝对领先控股比例。

管理变革:

华为有个很著名的理论,就是要通过变革对抗组织的惰性、人的惰性,所以一定要变,不变就是“等死”。值得一提的是,汇川技术一直不断进行着组织管理变革。

汇川技术自上市以来进行过四次管理变革,2003-2010年,采用“职能部门为主+行业子公司为辅”塔式架构,2011-2015年,公司采用“职能部门为主+产品线为辅”矩阵架构,2016-2019年,公司变为“职能部门为主+事业部为辅”的矩阵架构,2020年至今,公司战略升级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启动第四次管理变革,以TOP客户价值需求为导向,立足国内,拓展国际。而以“客户以导向”其实是朱兴明早期于华为提出来的,多年来一直被汇川传承。

在2021年半年报中,朱兴明表示,变革目的是为了建立起领先的管理体系,进而使得公司运营更高效,让客户更满意,符合时代的变革也正式汇川获胜的法宝之一。

技术创新:

作为业界的“小华为”,在技术领域的表现也像及了华为,不仅在外企的重压下突围,甚至实现了反超。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的低变频器和通用伺服系统市场,一直都是被ABB,西门子和三菱这些外企霸占据重要份额,垄断了国内的自动化市场。目前汇川其品质方面在不断拉近与国外先进品牌的差距。如变频器产品关键性能参数上与ABB、西门子等欧美巨头品牌接近;伺服系统接近松下、安川等国际领导品牌,在部分性能上已优于三菱、西门子等。


技术研发离不开与华为一样的高研发投入比例,研发费用率大幅领先同行,达到12%。成立以来,汇川一直把研发放在首位。数据显示,2010年研发投入为0.54亿元,2017年5.92亿元,8年间增长了11倍。研发人员也不断增长,2016年研发人员1290人,到2020年研发人员2392人,增长近一倍。

除了激励、管理、技术与华为相似外,此外在业务模式上,汇川技术参考的正是华为的“铁三角”模式。即以产品专家、技术专家、服务专家等组成3~5人的行业小组,扎根细分领域,直接深入到客户现场,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获得订单。

注解与参考:

【1】汇川技术:“小华为”的崛起,来源:茂林之家

【2】汇川技术:A股科技“小华为”,一年强势翻3倍的背后,还有多大上涨潜力?来源:老苏实盘

【3】华为军团与汇川技术军团,来源:雪球

【4】“小华为”问世,打破欧美钳制,实现国产替代,一年营收上百亿 ,来源:海西商界

【5】汇川技术:“华为血统”,国产替代,高成长可期,来源:品阅网

【6】吹响变革号角!汇川技术组织变革项目正式签约~,来源:雪球

【7】“小华为”问世,打破外企压制,实现国产代替,9个月净赚23亿,来源:小妹迷科技

【8】汇川技术跟踪报告:汇川技术如何实现管理变革?来源:西部证券

【9】汇川技术是如何坐稳国内工控行业之王这把交椅的?来源:OFweek工控网

【10】汇川技术17年发展成就“工控之王” 三年投22亿研发获321项发明专利,来源:金融界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睿蓝财经(ID:ruilan808)


注:本文转载自睿蓝财经(ID:ruilan808),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