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小梨 编辑|曹杰军
荧光定量PCR技术是核酸检测流程中检出结果的关键环节。
9月9日,雅睿生物向深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此次IPO拟赴创业板上市,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667万股,预计募集资金7.5亿元,保荐人为安信证券。
睿蓝财经发现,本次募资金额将有超过5亿投入厂房建设。在募集资金到位前,雅睿生物将根据实际生产经营需要使用自有资金进行前期投入。
一、雅睿生物的上市背景
雅睿生物是一家以分子诊断及基因检测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型企业,主要产品为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多应用于感染性疾病检测、肿瘤筛查、遗传筛查、食品安全检测、基础医学研究等领域。
由于PCR检测技术成为新冠疫情期间的主流诊断技术,新冠检测需求的增长也成为雅睿生物业绩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此前同属于PCR仪器领域的博日科技在2021年6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后,当前招股书状态显示“失效”,上市日期仍将延后。苏州雅睿此次冲刺IPO,可能成就该细分领域第一股。
二、来自睿蓝的对比:之江生物、硕世生物
考虑到雅睿生物主要产品处于分子诊断仪器领域,以下选取之江生物【1】、硕世生物【2】作为可比公司。
1.收入增长不及同业
根据QYResearch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器的总销量为33700台,雅睿生物销量为6395台,由此测算其市场占有率达18.98%;2021年,雅睿生物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的销量为11968台,同比增长87.15%。
2021年第二季度时,国内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雅睿生物产品收入随之减少;2021年下半年后,因新冠病毒变异毒株传入国内,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的市场需求再次扩大,雅睿生物收入得以二次增长。
此外,与同样受益于新冠需求增长的可比公司相较,雅睿生物业绩的增长速度及规模处于较低水平。
2019年时,雅睿生物与硕世生物、之江生物收入差距不超过2亿元,后续三年收入水平差距逐渐拉大,到2021年,雅睿生物收入为7.41亿元,落后之江生物12.98亿元、落后硕世生物20.98亿元。
2.单一产品收入占比99.57%
图片来源:同花顺iFinD
雅睿生物的收入来源绝大部分来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且收入占比仍在不断提高;2022年一季度,该产品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99.57%。
尽管雅睿生物已经开始研发和推广核酸提取仪、试剂等其他产品,但各类试剂产品目前仍处于报证或开发阶段,尚未形成量产。
根据IVD从业者网披露数据,可比公司之江生物在PCR试剂盒、仪器双领域均有布局,且PCR试剂盒产品数量达35款,获证数位于行业前5;
硕世生物PCR产品数量也达11款,具有核酸分子检测试剂、多重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已经实现了“仪器+试剂+服务”的一体化经营。
3.研发投入仅0.45亿元
受收入及筹款渠道限制,雅睿生物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也不及同业可比公司。
尽管2021年雅睿生物的研发费用已经增长了92.18%,但仅为0.45亿元,与硕世生物、之江生物的投入规模仍在进一步拉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IPO募投项目中,雅睿生物预计将高达6.8亿元的募集资金投入“分子诊断设备研发制造”项目,将新增分子诊断设备产能6720台/年,不过并未披露新增设备产能详细情况。
睿蓝财经发现,此前苏州工业园区披露【3】,雅睿生物当前在建的“分子诊断设备研发制造项目”,总投资6.8亿元,建成后预计年生产实时定量核酸检测仪16870台。根据详细资料,这一项目的施工工期为30个月,与雅睿生物募资项目描述高度一致。
若此次是为该项目募集资金,那么雅睿生物产品类型单一的问题难以改善,将继续保持对行业景气度的高度依赖。
三、来自市场的观点
雷递网作者雷建平认为,“从数据看,推动雅睿生物业绩高度成长的就是因为疫情的发展。”【4】
《李小白在医械圈奋斗》作者小白器械认为,“这两次疫情快速带动了荧光定量PCR仪的销量,但仪器的使用寿命都在好几年,这样导致出现的后遗症,就是需求已经被提前挖掘,后续将面临需求萎缩、业绩增长难度非常大的局面。”【5】
《银柿财经》认为,雅睿生物存在股权激励价格相差3倍情况,“雅睿生物近年来主要靠新冠检测需求推动的业绩增长能否持续,股权激励差距巨大是否合理,在其IPO过程中都值得注意。”【6】
注解与参考:
【1】之江生物: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代码:688317.SH
【2】硕世生物: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代码:688399.SH
【3】《苏州雅睿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雅睿生物分子诊断设备研发制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全本公示》,来源: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
【4】《雅睿生物冲刺深交所:年营收7.4亿核心股东吴元民是加拿大人》
【5】《又一家分子诊断设备公司提交上市申请》
【6】《雅睿生物IPO,股权激励价差大,部分员工居然要付出4倍成本》,来源:银柿财经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睿蓝财经(ID:ruilan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