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求证与复查:川发龙蟒、宁德时代、国光电气、有研新材与寿仙谷


Z链夸克团队研究员|许维佳 编辑|LZ

求证、复查、验证、确认,是对“最佳成长公司”的最后程序,711家公司均一一会审。

会审包括公司信用状况、公司竞争力状况、公司是如何成长的、成长中的奇异之因及公司未来发展确定性因素五个问题。

本内容求证与复查的公司是川发龙蟒、宁德时代、国光电气、有研新材与寿仙谷。

复审通过66号公司“川发龙蟒”:200亿元新能源项目有序推进,开启第二成长曲线

川发龙蟒作为磷化工龙头,主业磷化工业务,产品磷酸一铵、磷酸氢钙等磷酸盐产品以及各种复合肥产品,布局磷矿、磷酸、硫酸、液氨等原料和中间品。客户新希望、大北农、温氏、牧原、中化化肥、中农集团、史丹利和SQM。

可比公司云天化、川恒股份和德方纳米。

实控人四川省国资委持股25.64%,四川龙蟒集团创始人李家权持股16.64%,李家权为高级工程师,从事磷化工30多年,公司高管均为原龙蟒集团骨干成员。


营收由2019年19.08亿元增长至2021年66.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86.68%,2022年上半年收入53.62亿元同比增长75.15%。

2019年公司转型后,扣非净利润扭亏,由2019年-0.57亿元增长至2021年6.73亿元,2022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6.9亿元同比增长126.36%。

ROE由2019年至2021年为2.61%、19.05%、19%,2022年上半年ROE10.73%。

公司前身成都三泰电子,2009年上市,2015年更名三泰控股,实控人补建持股25.54%,主业金融科技电子产品及服务,2016年因业绩不佳沦为*ST股。

2019年9月,三泰控股以现金36.75亿收购龙蟒大地100%股权,转型磷酸盐业务。

2020年9月,四川发展子公司四川先进材料集团通过定增以5.12元/股认购公司3.86亿股,2021年3月发行完成,四川先进持股21.87%,公司更名简称“川发龙蟒”。12月,公司转让维度金融 100%股权,剥离金融服务外包业务,聚焦磷化工主业。

2022年6月,发行股份作价9.56亿元完成对天瑞矿业100%股权收购,布局磷酸铁锂业务。

公司现有有德阳、襄阳两大生产基地。德阳工业级磷铵上半年产量16.31万吨,居行业首位;肥料系列产品2021年产量149.82万吨,天瑞矿业250万吨磷矿石产能供给德阳基地使用。襄阳饲料级磷酸氢钙2021年产量 38.35 万吨,磷矿石产能100万吨。

2022年10月24日,收购重钢矿业49%股权,获得旗下太和铁矿钒钛磁铁矿资源。

公司目前正在德阳、攀枝花和南漳推进新能源材料项目,投资近200亿元累计建设年产50万吨磷酸铁、40万吨磷酸铁锂及配套产品。

复审通过67号公司“宁德时代”:全球第一新能源供应商积极做大做深,号令上下游

宁德时代为全球锂电龙头,市占率全球第一。主业新能源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电芯、模组/电箱、电池包、电池柜及锂电池材料。

国内客户上汽、一汽、吉利、宇通、蔚来、小鹏,海外客户特斯拉、宝马、戴姆勒。2021年前十大客户装机量占比达66.4%,特斯拉以13.91GWh的装机量占据首位,占比达20.1%。

可比公司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

创始人曾毓群持股瑞庭投资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23.33%。核心高管黄世霖和李平分别持有11.61%和4.59%的股权,三人累计持股达38.53%。


营收由2019年457.88亿元增长至2021年1303.5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8.73%,2022年上半年收入1129.71亿元同比增长156.32%,其中动力电池占比70.06%。

扣非净利润由2019年39.15亿元增长至2021年134.4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85.29%,2022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70.51亿元同比增长79.95%。

ROE由2019年至2021年为12.95%、10.96%、22.08%,2022年上半年ROE7.98%。

2018年6月首发上市募资53.52亿元,2020年7月以161元/股募资196.2亿元。2022年6月以410元/股募资450亿元,其中380亿元用于扩产项目,70亿元用于新能源先进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

2019年,推出第一代CTP电池,三元正极电池能量密度达180Wh/kg。2021和2022年相继推出CTP2.0和CTP3.0技术(麒麟电池),能量密度分别达200Wh/kg和255Wh/kg,续航里程提升至超1000km。

2018年3月,投资北美锂业持股43.59%;2019年9月,以2.63亿元收购Pilbara 锂矿8.5%股权。钴矿方面,2021年4月,通过旗下邦普时代参股洛阳钼业在刚果(金)的KFM铜钴矿,2022年11月,通过增资获得洛阳钼业24.68%股份。

2021年7月,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达160Wh/kg,为全球最高水平,预计于2023年实现产业化,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将突破200Wh/kg。

公司2021年实现170GWh的产能,2022年上半年,公司电池系统在建产能100.46GWh,锂电材料产能17.83万吨,投产后产能规模将达到260GWh到280GWh。

复审通过68号公司“国光电气”:深层次为核工业设备发展,48项在研项目构筑护城河

国光电气是全球微波电子行业龙头,主业真空及微波应用,产品微波器件、核工业设备及部件和其他民用品,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新能源。

客户为各大军工集团下属科研单位或国家重点单位,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合计达64.38%。

核心竞争力在于公司拥有超60年微波器件研制生产经验,电真空类产品连续波行波管、磁控管等在行内占重要地位。2022年上半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研项目共48项,研发支出2894万元增长297%。

可比公司盟升电子、智明达、睿创微纳。

新余环亚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直接持股50.79%,实控人张亚,其妻周文梅分别持股40.63%、10.16%,张亚也是科创板公司思科瑞实控人。


营收由2019年3.55亿元增长至2021年5.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8.97%,2022年上半年收入5.21亿元同比增长96.70%。

扣非净利润由2019年0.5亿元增长至2021年1.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75.29%,2022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54.45%。

ROE由2019年至2021年为8.26%、17.88%、15.14%,2022年上半年ROE6.77%。

2019年至2022年第三季度,应收账款1.64亿元、2.59亿元、4.58亿元和7.65亿元,占比营收分别为46.20%、58.07%、77.63%、107.75%。

国光电气前身为国营七七六厂,始建于1958年,2000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18年,新余环亚以8.2元/股收购国光电气100%股权。2019年6月航锦科技收购国光电气98%股份,2019年11月终止此次资产重组事项。

2021年8月科创版上市,募资9.08亿元用于投资建设科研生产综合楼及空天通信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特种电真空器件生产线项目、核工业领域非标设备及耐CHZ阀门产业化建设项目、压力容器安全附件产业化建设项目。

在我国核工业领域国产替代需求强烈背景下,公司参与多个国家重点项目及关键设备研制。核工业设备及部件收入占比总营收由11.11%增至22.39%。

天风证券表示,公司科技部耐辐照小型阀门项目已完成研制并实现小批量交付,ITER项目预计2023年带来10亿元收入、HL-2M等可控核聚变项目将向公司采购核心部件。

近一年,国光电气共接待157家机构201次调研。

复审通过69号公司“有研新材”:高管团队变动频繁,高端铜系靶产能稳步扩张

有研新材是半导体靶材龙头,主业定位高端金属靶材、先进稀土材料、特种红外光学及光电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多个战略性新材料领域,分为“电磁光医”四大板块,对应四大控股子公司有研亿金、有研稀土、有研国晶辉、有研医疗。

核心产品包括8-12英寸用铜、钴、铝、钛、钽、贵金属和高纯镍铂合金靶材,主要客户中芯国际、台积电、联华电子、北方华创。

可比公司江丰电子、隆华科技、鼎龙股份。

公司1999年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独家发起上市,后改制变更为有研科技集团,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实控人国务院国资委持股33.09%。

营收由2019年104.52亿元增长至2021年160.5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3.92%。2022年上半年收入74.07亿元同比下降2.91%,主因铂族金属价格下跌导致,薄膜材料(靶材)和稀土材料占比营收67.64%、30.47%。

扣非净利润由2019年0.55亿元增长至2021年1.3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4.37%,2022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71.63%。

ROE由2019年至2021年为3.52%、5.32%、6.98%,2022年上半年ROE5.26%。


2014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实现业务转型后聚焦四大板块。

电板块,2019年进军半导体零件服务,产业链向烧结钕铁硼行业延伸。2020年建立山东高纯材料基地,实现铜、钴等垂直一体化。2021年,公司12英寸高纯铜、镍铂、钴靶材等多款产品开始批量供货。

磁板块,2019年至2020年,投资设立廊坊国嘉、有研稀土(荣成)公司、有研稀土(青岛),打造稀土金属-稀土磁性材料-稀土磁体产业链,2021年率先开发出稀土磁性材料用旋转靶材,成功研制多款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

光板块从材料向组件器件延伸,搭建光电产业群;医板块重点发展口腔正畸数字化及镍钛生物医用材料。

2021年底公司8-12英寸靶材年产能2万块,2021年9月投资3.28亿元建设“有研亿金靶材扩产项目”,扩产至7.3万块/年。2022年3月增加投资至6.46亿元,产品结构将部分铝系靶、钛靶调整为铜系靶材,预计2025年底达产,2022上半年产能提升至3.5万块/年。

2021年至2022年5月期间,共计发布“高管人员任职变动”公告21个,原董事长、总经理、监事会主席、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均离职。2021年6月1日,王兴权被选举为董事长,2022年5月辞职后新任董事长杨海赴任。

复审通过70号公司“寿仙谷”:高毛利产品贡献净利润增速,省外扩张有序推进

寿仙谷作为百年中华老字号,主营去壁灵芝孢子粉系列、铁皮石斛系列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 68.85%、16%。设立“武香”、“寿仙草堂”、“寿仙谷牌” 等品牌,其中“寿仙谷牌”核心产品第三代去壁灵芝孢子粉,定位中高端,主要客户群体为患有基础疾病人群。

公司独家灵芝孢子粉第三代去璧技术领先同行,产品具备种源、培育、加工闭环核心优势。可比公司片仔癀、同仁堂和云南白药。


第一大股东浙江寿仙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28.76%,实控人李明焱家族(父亲李明焱、母亲朱惠照、儿子李振皓、儿子李振宇),合计持股38.98%。

营收由2019年5.47亿元增长至2021年7.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8.45%,2022年上半年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10.09%。

扣非净利润由2019年1.05亿元增长至2021年1.9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7.82%,2022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0.66亿元同比增长48.7%。

ROE由2019年至2021年为11.49%、12.14%、13.60%,2022年上半年ROE5.03%,灵芝孢子粉类、铁皮石斛类产品毛利率达89.66%、79.12%。

2017年5月,公司在上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灵芝行业第一股。2019年由寿仙谷主导制定的《中医药-灵芝》、《中医药、铁皮石斛》两项ISO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实施,是中医药国际化的一大突破。

公司立足于浙江市场,省内收入占比达到 62.85%,2021年下半年向省外突破,开启全国代理商招募,截至今年9月份共招募省外城市代理商14家,销售代理网点昆明、贵阳、重庆、南昌、武汉、连云港及长三角多点散发。

2022年10月,发行可转债募资3.98亿元,用于寿仙谷健康产业园保健食品二期建设项目和寿仙谷健康产业园研发及检测中心建设项目。项目投资总额4.35亿元,项目建成后破壁灵芝孢子粉片、灵芝孢子油软胶囊将新增产能分别为18吨、2吨。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ID:bluechip808)


注:本文转载自蓝筹企业评论(ID:bluechip808),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