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龙捷 编辑|过江鲫 数据来源|iFinD
近期,美国硅谷银行破产事件成了欧美银行风险事件开始的起点,随着瑞信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市场恐慌情绪进一步提升,对于银行业的担忧持续增加。
由于国内货币政策与利率结构与欧美银行存在一定差异,此轮欧美银行风险更多是从情绪与股价上传导到国内市场。
不过,国内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成为关注的重点。
整体来看,部分城商行与农商行在扩张发展的势头中,因资产的快速扩大而带来了更多的风险资产;市场中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化明显,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银行,且在市场银行纷纷进行核心资本补充的情况下,这一趋势未来有可能继续增大。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加,不良贷款率下降
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年末,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3.8万亿元,较2022年年初增加169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1%,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05.85%。2022年全年累计处置不良资产3.1万亿元,其中不良贷款处置2.7万亿元。
其中,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万亿,同比增长0.15万亿元,2022年Q4较Q3下降0.02%,同比降低0.1%,不良贷款率1.63%,较上季末下降0.02个%,整体来看,不良贷款余额略有增加,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
资本充足率为15.17%,较2022年年初上升0.04%;平均资本利润率为9.33%,同比下降0.31%;拨备覆盖率为205.85%,较年初增加8.94%;
追溯历史,2012年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929亿元,同比上升64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5%,同比下降0.01%,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95.51%。
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以及利润水平是简单用以衡量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水平的指标,有关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与利润水平我们将用单独的文章进行对比说明。
下文以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三项核心指标进行对比。
不良率及相关因子:广义不良率下浙商、贵阳、重庆三家银行需再审视
不良贷款率是银行评估资产的入门指标。不良贷款率高,意味着可能无法收回的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越大,银行所持资产的风险也越大。
以2022年中期数据为例,不良贷款率最高的为华夏银行1.79%,最低的是宁波银行为0.77%,上市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22%,共有21家银行不良贷款率高于该指标,市场中共有一半的银行不良贷款率高于平均值。
其中,华夏银行、郑州银行、民生银行、青农商行、兰州银行为市场中不良贷款率最高的五家银行,不良率均高于1.7%。
不良贷款率并非原生数据,而是经过银行修饰过的数据,想要评判不同银行间的资产质量水平,我们还需要继续引入其他与不良贷款有关的指标。
广义不良率=不良贷款率+关注贷款率,引入广义不良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银行倾向于把一些有问题的资产长期认定为关注类贷款,通过这一方法即可将避免不良贷款率严重超标,不良贷款率相近的银行,可以通过广义不良率对其资产进行比较。
广义不良贷款率最高的五家银行分别是青农商行、兰州银行、贵阳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在引入广义不良贷款率后,浙商银行和贵阳银行两家银行取代了原本的民生银行与郑州银行两家,同时重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9%,但广义不良贷款率达到4.28%,位列第7,其资产质量需要进一步关注。
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比这一指标是观察银行不良资产的另一个角度。逾期超过90天说明借款人的债务偿还能力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这一占比较高的话则意味着银行资产质量堪忧。
以2022年中期数据为例,逾期超过90天贷款金额最多的为工商银行,接近2000亿元,其次是建设银行与农业银行,同期中国银行并未披露该项数据。
整体而言,逾期超过90天贷款金额最多的银行分布依次是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最后为农商行。
2022年中期,逾期超过90天贷款金额绝对值最高的国有大行在比例上并未继续占据头部位置,这意味着国有大行相对于市场中的大部分银行中优质资产更多,一些城商行与股份制银行反而排名靠前。
市场平均占比为0.9%,高于该值的银行共有17家,其中城商行9家,股份制银行7家,农商行1家,就比例而言,市场中共有9家股份制银行,其中仅有平安银行与招商银行低于0.9%;农商行在此指标中,整体反而表现较好。
最后,不良偏移度是用以衡量银行的不良认定是否严格,其计算方式为,逾期90天以上占比/不良率。
2018年前,由于监管机构没有对逾期贷款和贷款五级分类之间建立强制性的认定规则,导致一些银行将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长期认定为关注贷款,以逃避监管。对于认定标准较松的银行,其不良偏移度将大于100%,2019年后新的商业银行金额资产分类办法出台后,大部分上市银行的不良偏移度已降至100%以下。
2022年中期,仅有上海银行一家不良偏移度大于100%,在不良贷款率相等相对接近的情况下,不良偏离度越低意味着不良资产认定越严格,资产质量越好。
由于不良偏离度的存在,使得银行间的不良贷款并非一个客观数据,而是经银行修饰过后的带有一定主观色彩的指标。
综合来看,2022年上半年不良贷款率最高的五家银行分别是华夏银行、郑州银行、民生银行、青农商行、兰州银行;不良贷款率最低的五家银行分别是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常熟银行、成都银行与邮储银行。
引入广义不良贷款率后,最高的五家银行分别为青农商行、兰州银行、贵阳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最低的五家银行分别是无锡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邮储银行。通过广义不良贷款率的对比,贵阳银行与浙商银行的资产质量要低于民生银行与郑州银行,而无锡银行的资产质量优于其他银行,在不良贷款率较为接近的情况下,常熟银行的资产质量不及宁波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与邮储银行四家。
逾期90天以上贷款金额占比最高的五家银行为郑州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贵阳银行与民生银行,相较于其他上市银行而言,其不良资产问题可能相对于其他银行而言更为严重。
上海银行的不良偏离度已大于100%,其对于不良资产的认定较松,其真实的资产质量需要重新审视。
拨备覆盖率因子:长三角银行抱团超500%,民生银行拨备、拨贷均处后位
拨备覆盖率全称为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用于衡量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分的重要指标。拨贷比则是拨备覆盖率占总贷款的比例,目前监管要求银行拨备覆盖率要求为120%—150%,拨贷比为1.5-2.5。
以2022年Q3数据为例,综合来看,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整体处于偏高位置,市场平均拨备覆盖率达到317.67%,如严格按照监管要求的120%—150%区间,则仅有民生银行完全符合监管要求。
杭州银行、常熟银行、张家港行、无锡银行、苏州银行、宁波银行等六家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了500%以上,兰州银行、中国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浙商银行、郑州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等9家银行则未达200%,市场间银行拨备覆盖率差异巨大。
仅以监管要求看,中国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拨贷比处于1.5-2.5的监管区间内,但市场差异较大。
拨贷比与拨备覆盖率相似,在上市银行内部分化严重,张家港行与江阴银行分别达到4.87与4.86,领先末尾银行一倍有余。
较高的拨贷覆盖率与拨贷比对于银行来说,有隐藏利润的嫌疑。监管也多次要求降低拨备覆盖率,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区域的再生产中。
拨备覆盖率与拨贷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银行应对资产出现风险时的能力,但该指标同样存在不足。拨备覆盖率与拨贷比均为反映贷款的指标,但银行在实际经营中仍有大量的资产属于同业资产、应收投资等。
资本充足率因子:股份制银行中招商表现最佳,邮储、浙商进行资本补充
资本充足率是指银行资本与其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例,反映了银行在面对业务风险时可以承受的能力。
资本充足率越高,说明该银行在面对潜在风险时拥有更为充足的资本储备,更为安全与稳健。
2022年Q3,市场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4.27%、平均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63%、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23%。
其中,工商银行在资本充足率与一级资本充足率上均为全市场第一,在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上建设银行超过工商银行成为行业第一;兰州银行以11.63%的资本充足率位列全市场倒数第一,低于市场均值2.63个百分点;在一级资本充足率上,成都银行位列市场倒数第一,低于市场均值2.26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上,浙商银行位列市场倒数第一,为8.05%,低于市场均值2.18个百分点。
整体而言,市场中大量银行均存在核心资本不足的情况,2023年年初,邮储银行450亿元定增募资获批,浙商银行180亿元A股配股获批,两家银行募资的核心目的均为补充核心资本。
风险加权资产反映了银行面临的风险水平,包括银行在运营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一级操作风险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是根据风险加权资产计算得到的。
对于银行而言,风险加权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越低,其资本充足率通常相对较高,银行风险水平相对于其总资产来说较低,银行相对安全,而银行资产也相对更为优质。
2022年中期,市场平均风险加权资产占总资产比值为67.04%。其中,之前不良贷款率表现较好,在广义不良贷款率与逾期90天以上贷款金额占比表现中等的常熟银行成为全市场风险加权资产占总资产比例最高的银行。
在全市场中,共有21家银行高于67.04%的平均值,在此21家银行中,共有8家城商行、7家股份制银行与6家农商行。就各自银行的数量而言,股份制银行反而是超过均值最多的银行类型,目前市场中共有9家股份制银行,仅有浙商银行与招商银行低于市场均值,招商银行为60.94%,处于市场第七的低位;全市场共有10家农商行,共有6家高于市场均值,占比同样较高。
以2022年前三季度资产较年初增速排名对比风险加权资产占总资产比例的排名,可以发现,风险资产占比较高的企业在资产规模扩大上仍保持一定的克制。
在增速超过10%的17家银行中,仅有成都银行、常熟银行、苏农银行、张家港行、苏州银行5家银行是风险资产占比高于市场均值还保持着较快资产增速的银行。
资产的快速扩张能够扩大风险加权资产的分母“总资产”的绝对值,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该比值下降,但同时,银行的这种选择也可能进一步增加了风险加权资产,促使银行资产质量进一步恶化,核心资本降低,继而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机构派(ID:jgpai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