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博弈对母婴行业影响几何?

2025年2月,自中美“贸易战”打响以来,关税在两国博弈下层层叠加,截至目前已经达到100%以上。而这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国际贸易海面,涟漪波及中国数以万计的进出口企业。那么在目前关税水平下,母婴行业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母婴产业细分领域遭遇 “关税冲击波”

当前,美国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实施145%的高额关税,仅针对部分商品给予豁免;而中国在反制措施中对美国输华商品全面征收125%关税,未设置任何豁免类别。这场战争虽然没有枪炮轰鸣和战火连天,但威力却也不小。

据关税司称,即便美方继续加征再高关税,已经没有经济意义。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在这一背景下,母婴行业多个细分领域,都已传出感受到这轮关税风暴带来的“震荡感”的消息。

乳制品行业

一直以来,农产品是中国对美加征关税的重点领域。这是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消费国和进口国。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额达246.52亿美元,为美国农产品全球第三出口目的地。而在此之前,中国已连续四年稳居美国农产品出口的全球最大市场。

美国对外农业贸易

而此次中国实施的关税反制,不仅对美国对外农业贸易造成直接冲击,更以蝴蝶效应般传导至国内乳制品行业。据中国奶业贸易数据,2024年我国苜蓿干草和乳清的进口来源地高度集中于美国,分别占同类产品进口总量的84.9%和44.7%。不过由于奶业市场低迷,上游牧场面临供大于求纷纷减产,对苜蓿干草的需求并不大。

不过从美国进口的乳清粉依旧需求很大,2025年Q1同比增加24.8%,共计7.76万吨。

除此之外,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每年进口超过1亿吨,对美国大豆的进口依赖度基本在20%左右。贸易格局的突变,推高了豆粕的售价。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监测:截至4月24日,43%蛋白豆粕市场主流报价在每吨3800—4180元之间运行,较上月同期普遍上涨670—950元,比去年同期也高了约两成。

营养品行业

众所周知,中国大健康市场正在蓬勃发展。而此次加征关税无疑会影响美国输华的营养保健品,如GNC健安喜、Nature’s Bounty、Move Free、善存等品牌。短期内,或许能依靠储备的库存暂时缓解加征关税带来的冲击,让市场销售得以维持表面的平稳。但长期来看,可能依旧要面对成品成本上升的问题。

这不仅会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还可能促使产品终端售价上涨,进而影响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笔者看到,小红书上已有消费者指出:“钙尔奇涨价了,现在不买了。”“维骨力狂涨价,山姆直接下架。”

除却美系营养品外,国内依赖美国上游原料和代工的品牌也将受到影响。有业内人士透露:“上周有美国代工的商家交流,他们在美国代工,有一个产品合成生物原料比较贵,原料来源于国内。再次增加的关税,原料较贵生产成本上升比较难受。目前这种趋势前端不可能涨价,还在观望找替代方案。”

卫品行业

在中美贸易摩擦之下,美国绒毛浆进口价格也暴涨了近50%。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国产绒毛浆报价预计在9000元/吨以上,IP、GP等美国绒毛浆公司的产品价格应该在1.2万元/吨左右(此前进口价在9000元/吨以下),并可能会继续上涨。

对此,隆众资讯纸浆行业分析师史海燕介绍,每年绒毛浆全球产能大约不到800万吨,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绒毛浆需求市场,但本土产量只有10万—20万吨不等,所以每年进口量约为100万吨,其中约90%需要从美国进口。

公开资料显示:绒毛浆用于生产各种卫生用品(如卫生巾、婴儿尿布、医院床垫等)用作吸水介质的纸浆。因此,有业内人士预测,卫生巾、成人纸尿裤等依赖绒毛浆的产品或面临10%-20%的价格上涨压力。

玩具行业

中国是最大的玩具制造和出口国,世界70%以上的玩具为“中国制造”。2024年,我国玩具实现出口额为398.7亿美元,其中美国市场占出口总额的26.46%,是我国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也正因此,在关税加征下,该行业受影响颇深。

关税上调将直接推高出口成本,部分玩具出口企业可能被迫提价或减少对美订单。例如,主要给美国玩具品牌美泰(Mattel)加工塑胶玩具的OEM公司就表示,渠道商已经停止了采购,生产线处于闲置中。

还有玩具厂商对外坦言:美国市场在公司出口业务中占据40%的份额,但当关税加到34%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没有办法讨论谁来承担这部分的费用了,更不用说高达145%的关税了,合作只能叫停。

后关税时代母婴行业走向何方?

不过这场关税博弈带来的震荡,也让很多企业看清了未来走势。它让依赖单一市场、单一供应链的企业尝到了苦头,同时也倒逼整个产业加速蜕变。

新关税的实施,让众多企业重视多元布局,把 “鸡蛋” 放在更多篮子里。

从营养品行业看,汤臣倍健表示:“为避免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会通过储备多家供应商、替代原料开发及远期锁价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波动风险,公司也正在开发国产/其他国家产地的原料应对风险关税加征政策对公司原材料成本的影响。”

而从卫品行业看,百亚股份表示,公司已经做了一定的储备,(绒毛浆涨价)短期影响不大。公司也正在研讨拉美以及国产绒毛浆的替代方案,后期或许相应增加欧洲方面的采购量。豪悦护理则表示,公司会关注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采购人员也会优化采购策略,一般都会有解决方案,比如拓宽一下采购渠道等。

在此之下,提前布局多元化市场企业展现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就例如,有玩具行业的从业人员表示:我们不会放弃美国市场,但会将业务重心向国内、欧洲、中东及东南亚市场转移。如今,不是我们需要美国市场,而是美国市场需要我们。据悉,今年第一季度,我国传统玩具出口额达79.95亿美元。其中3月出口额为30.0亿美元,对美国出口额最高,为6.3亿美元,同比增长17.9%。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义乌出口玩具商还透露,已陆续收到来自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Walmart)和塔吉特(Target)恢复供货的通知,并明确新增的对华加征关税将由美方自行承担,不再转嫁至中国供应商。

与此同时,国货品牌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例如,国内造纸龙头企业仙鹤股份在湖北和广西的纸浆生产线已具备绒毛浆生产能力。公司表示,其以桉树为原料的阔叶木化学浆和化机浆,通过工艺调整可满足绒毛浆生产需求,且现有产能“足以覆盖美国对华出口缺口”。

另外,国内苜蓿草的供给也在逐步提高。

而这些,还只是本土企业、国货品牌崛起的冰山一角。

在全球化浪潮中,没有企业能独善其身。在关税阴云笼罩下,有主动改变的勇气,构建市场多元性,才能在风暴中稳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