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资讯

破解“躲牛市”焦虑

文丨谢长艳‍‍‍ 编辑丨林伟萍

指数连创新高,自己的持仓却纹丝不动甚至亏损,这是当下不少投资者的共同困惑。市场热议“你在哪里躲牛市”。 

当前市场牛市特征和逻辑都非常清晰:一是政策的支持;二是居民存款搬家;三是债市资金流入权益市场;四是楼市资金入资本市场寻找机会;五是传统行业特别是产能过剩行业释放的资本;六是外资的加持。截至2025年9月9日,沪深两市日成交量已经连续20个交易日破2万亿元;A股的两融余额也达到2.32万亿元。市场的交易积极性很高。 

那么,为何不少投资人会有“躲牛市”的困惑呢?是牛市“遗漏”了部分投资者吗?这里有两个原因: 

一类是股票配置与市场热点主线不符。2025年以来,牛市主线集中在AI算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创新药、银行等,但仍有部分投资者因过度依赖“传统蓝筹”思维,重仓了基建、地产等板块股票。这样的配置并非牛市未惠及,大概率是底仓配置没有跟上产业升级、政策支持的主线方向,相当于在牛市中“站错了队伍”。 

另一类“躲牛市”的情况,是热点尚未轮动到自身持有的价值标的,而非标的缺乏上涨潜力。这其中,贵州茅台、伊利股份等消费蓝筹的表现尤为典型。比如,截至2025年9月11日,贵州茅台年内涨幅仅1.82%,远低于沪深300指数14%的同期涨幅,更大幅落后于AI、新能源板块、创新药等涨幅。但深入拆解这些公司的基本面,价值底色从未有变化。这样的消费蓝筹的“暂未启动”,更多是市场热点阶段性聚焦高景气赛道的结果,而非价值消失。今年火热的医药生物板块也曾经呈现同样逻辑,几年前因行业政策预期不明涨幅滞后,但今年以来随着创新药审批加速、业绩回暖等,今年整个板块远远跑赢大市。 

回看历史,牛市从来不是所有板块、股票“齐步走”的普涨,分化是常态。投资者与其困惑“躲牛市”,不如先审查自己的投资配置,沉下心研究产业趋势、分析公司基本面,把底仓建在有价值的赛道上——无论是当下的高景气板块,还是暂未启动但终将均值回归的消费蓝筹。这才能在牛市中真正分享收益,这也是破解“躲牛市”焦虑的核心逻辑。 

(本文刊于09月13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