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国产品牌成为大赢家,国产脊柱类耗材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期,产业链头部企业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医疗耗材各个领域获得的国家政策支持越来越多。近日,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上海接受企业递交申报材料并现场开标,拟中选的产品来自152家企业。作为我国第三个被纳入国家级集采的高值耗材,脊柱集采也是骨科领域的第二次国家集采。据悉,国家首年将意向采购109万套产品,占全国医疗机构总需求量的90%,市场规模高达310亿元。随着骨科上下游产业布局越来越完善,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在国家政策与市场商机的双重赋能下,国产脊柱类耗材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头部企业也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脊柱类耗材国家级集采具有多重积极意义
此次国家级集采之所以备受各方关注,就是因为它涉及到企业和民生两大板块。可以说,国家级集采工作的顺利推进,对于降低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至关重要。因为脊柱类耗材一直是高值医用耗材,使用频率高,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一度占据全部高值医用耗材费用的15%左右。进入老龄化社会,脊柱类耗材需求量持续猛增,过于高昂的市价,成为阻碍养老事业和健康中国事业发展的桎梏。因此,国家级脊柱类耗材集采对于减轻患者负担、提升国民幸福指数有着关键作用。
另一方面,在医疗产业高质量、规范化发展的背景下,国家药品医用耗材集采,也为行业和相关企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和很多人的传统观念不同,国家级集采并不是极端“压价”,而是追求达到一种科学平衡。尤其是高值医用耗材,过低的价格会导致企业利润被榨干,进而影响到产品质量,反而不利于患者,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因此,国际级集采的原则就是摒弃和裁撤掉不合理的成本、利润部分,在保证患者利益的同时,也要让企业获得稳定的利润空间,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从此次脊柱类耗材国家级集采工作来看,相关申报的企业报价均具有合理性,因此最终171家企业参与集采,共有152家拟中选,中选率高达89%。从集采机制来看,此次集中带量采购根据手术类型、手术部位、入路方式等分为14个产品系统类别、29个竞价单元、872套系统,其结果令人满意。据初步统计,参与申报的相关产品价格平均降幅达到50%,这对于未来脊柱类耗材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意义非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骨科高值耗材整体国产化率一直较低,国产替代进口一直是广大患者和医疗工作者的心声。而在此次集采中,国产品牌成为大赢家。随着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借助此次集采成果,更多的头部企业必然会加大投入和改革力度,不断开辟骨科新领域,挖掘新利润空间,市场发展也将持续提速。
本土脊柱类耗材产业迎高速发展期
对医疗知识有所了解的人一定知道,在各骨科类手术中,脊柱手术的复杂度最高。一台脊柱手术能否成功,既要考验主刀医生的技术,更对相关工具与耗材有很高的要求。本次国家级集采专注脊柱耗材领域,既是为了甄选高品质、低价格的产品,更是为了保证市场长期稳定的供应。因为医生对于脊柱类耗材等工具,有一个学习适应的过程,就好比体育领域的专业运动员,对于不同品牌的运动器具都有适应过程。因此,此次大规模集采确定了选择的品牌范围,可以让入选的企业获得稳定的市场订单,进而保证生产供应、物流配送、体系搭建、产能配套等各个环节的稳定运转,这也是为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随着老龄化时代到来,与脊柱相关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患病人群规模持续扩大,这也决定了脊柱类植入物市场的快速增长。按照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21)》显示,2016-2021年期间,脊柱市场年化增长高达13.8%。去年,我国各大医疗机构进行的各种脊柱手术高达120万台,脊柱类耗材市场销售规模也达到了350亿元。
虽然我国脊柱耗材市场需求量很大,行业规模快速上升,但进口产品主导市场的局面一直存在。在很长一段时期,强生、美敦力、史赛克等外资医疗器械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普遍超过60%。市场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脊柱类耗材市场,同级别相关产品进口品牌的价格普便是国产品牌的2-3倍。在这样的局面下,单靠国产企业自身发展,很难实现弯道超车。而在国家级集采下,打破国外市场垄断不再是梦想。尤其是随着国产龙头全线中标,国产替代进口将不断提速,广阔的市场也将吸引更多本土企业与资本进入。
国产龙头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随着全国骨科脊柱类产品带量采购落地推进,相关产业链企业可以在保持利润空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产能,优化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尤其是业内综合能力强、产线完整的国产龙头企业,将进一步凸显综合优势。
其中,大博医疗是以骨科、神经外科、微创外科为主的综合性医疗上市企业。近年来,大博医疗已经先后通过FDA、CE、ISO13485、GMP等专业认证,产品品质和品牌口碑都大幅度上升。而在此次集采中,大博医疗中标品规数达到11个,这为企业未来发展带来强大助力。尤其是去年以来,大博医疗全面拓展神经外科、微创外科及齿科等医用高值耗材领域,企业本身也是脊柱耗材市场本土第一梯队公司。继骨科创伤类、关节类主打产品进入地方或国家集采队列后,脊柱类产品的突破,将为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布局拓展新的空间。
同样,此次在集采中中标品规数达到11个的还有三友医疗。三友医疗是骨科脊柱领域内少数具备原创创新能力的公司之一。在自主研发领域,包括Adena胸腰椎脊柱内固定系列、Zina脊柱微创内固定系列、Halis脊柱椎间PEEK融合器系列等,公司旗下多款疗法创新产品均达到了业内一流水准。此外,在多平面调节、多轴延伸和骨质匹配椎弓根螺钉技术、柔性延长臂经皮螺钉技术,内镜辅助经皮椎间隙融合技术等多个领域,三友医疗都掌握了核心专利。近年来,除了和国内多家三甲医院的骨科医生建立医工合作关系之外,三友医疗全面加强全球高端市场布局,在欧、美、澳三大洲骨科主流市场不断开拓新局面。借助此次国家级集采,三友医疗国内外市场双轮布局的格局被进一步拓展,市场业绩与品牌价值有望迎来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