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独家新观丨对无脑文说不!家居行业反AI力量悄然崛起?

  前天,邓超与孙俪工作室发文打假AI虚假广告;昨天,“如何辨别AI生成的图片文字声音”冲上百度热搜……这些现象无不揭示出当前AI应用进入理性阶段的“痛”与“乐”。

  根据家居新范式近半年的观察发现,如今家居行业也涌现出大量同质化的“AI文”,这些看似结构严谨、数据详实的文章,实则暗藏杜撰的行业数据、错位的逻辑推演。

  那么,在这场“效率革命”中,当算法开始量产“灵魂”,我们该如何守护家居行业的独立思考与观察独特性?

  AI可以替代95%员工?

  家居新范式观察发现,各行各业已经掀起了新一轮的“AI效率革命”,“人人都有AI助理”的时代已经来临,“人机协作”将成为全新的工作生活方式。

  今年,某上市公司流出了一份内部聊天记录,其创始人要求公司各部门用AI替代人工,并开展大幅度缩编。

  该聊天记录提到,法务部门50%的人要淘汰;客服部门95%的人要淘汰;新品创新中心70%的人要淘汰;内容创新部门80%的人要淘汰,只留下能用AI的人。

  这份聊天记录流出后,至今仍有广泛热议,AI是否真的要取代人类?家居新范式观察发现,这家上市公司提出“用AI替代人工”,似乎并非个例。

  在社交媒体上搜索相关话题,可以发现不少用户开始吐槽公司强制要求使用AI工具的现象,比如要求设计师用AI出图,并提高出图数量的要求。

  诚然,AI有其独特之处。比如从刚刚过去的一季度看来,家居新范式年初时曾向Deepseek提问写出的《预测2025年家居人最关心的几大问题》,分析和预判基本一致。

  但很多企业往往只看到AI的“高效”,却看不到AI的“片面性”。比如一些用户表示,很多AI工具还不能做到输入口令就能实现精准输出,无论是文案、设计图还是计划书,AI更多只是辅助,还离不开人类的指令调整和后期修改。

  毕竟无论是人还是机器,要做短时间内大量输出的话,聚焦于“数量”,就很难兼顾“质量”。

  在一些企业和应用者身上,新一轮“AI效率革命”似乎正在逐渐“走偏”。特别是,过度依赖AI反而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似乎AI可以大幅降本增效。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跟踪虚假信息的组织NewsGuard发现,由人工智能创建的虚假新闻网站平均每月增幅接近 144%,它们正在利用AI技术炮制虚假新闻和虚假数据,但却不需接受监管。

  比如在去年美国加州大火时,有新闻指出洛杉矶著名地标“好莱坞”广告牌正被山火吞噬,但最后却被发现这只是一张由AI生成的假照片,图中的“HOLLYWOOD”还多了一个字母O。

  类似的例子实在不胜枚举,网上还有不少追求流量的媒体在批量制造“AI文”,里面还掺夹着不少假推理、假数据等内容,包括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等。

  这些内容已经开始严重污染新闻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内容创作者还能放心将文案交给AI吗?而为了验证信息真假而花费的功夫,是不是反而成了额外的时间成本?

  除了内容造假之外,一些看似结构严谨、数据详实的“AI文”,实则却经不起推敲,不仅有着错位的逻辑推演,还倾向用缺乏温度的宏大视野,来掩盖内容上的失焦。

  比如有人尝试用AI来撰写短视频框架,却发现AI所提出的内容和角度往往缺乏可执行性,更重要的是,抛开堆砌的华丽词语之后,AI好像说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难怪已经开始有编辑在吐槽,用AI来写稿,就像是为了省点力气选择打车,结果堵在半路,还不如一开始就走路回家的感觉。

  以家居行业洞察为例,撰文看似只是输出文字,却蕴含了其对行业长久以来的洞察和经验,没有这些内容作为支撑,所输出的文章也只会是大而无当,缺乏灵魂。如果说AI是一个好的工具,也需要一个会使用工具的人,让其能够发挥出最大效果。

  AI无法取代家居的“温度”

  事实上,在2022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的时候,“AI替代人类”的观点已经在家居行业引发了广泛讨论,家居设计师更被认为是最有可能会被AI取代的行业岗位。

  近两年,AIGC在家居行业中的应用确实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家居新范式在《生成式AI,正为家居行业“生成”价值》一文中也梳理过相关例子:

  在家居设计领域,居然智家旗下一站式数字化设计工具和全球设计师内容社区平台“居然设计家”,以AI力量帮助用户能够更便捷地设计3D空间方案、渲染方案效果图、效果视频等。

  在家居营销领域,尚品宅配推出了“AI设计工厂”,并开发了一系列智能体,能够实现设计流程的前后端的无缝整合,可生成高质量且能直接下单生产的设计方案。

  还有欧派、索菲亚等,也在积极打造AI工厂,打通销售、研发、生产制造,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益。

  AIGC正在全面渗透家居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推动家居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但家居新范式认为,其远远还不能够达到“完全替代”的地步。

  在家居设计方面,家居新范式曾采访过不少业内知名建筑设计机构和设计师,但在大部分设计师看来,AI更多还是辅助性的作用,能够提高设计效率,却不能取代设计师。

  在如一建筑设计联合创始人张思敏女士看来,“设计师”是一位“导演”,需要把所有的故事场景,以及整个故事的脉络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是AI所无法取代的。

  广东省建筑装饰协会执行会长曾承焜先生则认为,AI的出现确实给设计行业带来了一些影响,也能让图形生成变得更便捷,但作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他的综合能力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图像之上,而是需要赋予设计内涵和能量。

  虽然,以Deepseek为代表的新一代AI大模型,在逻辑推理、情感理解等维度上都有了跳跃式的进步。

  但家居行业始终是更注重体验的行业,在产品研发、家居设计等方面,如果缺乏人类对空间美学、用户情感需求以及个性化体验的深刻洞察,AI生成的设计方案可能仍难以完全满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家居行业如何拥抱AI

  由此可见,AI在各行各业中到底要如何应用,这将会是一个长期议题。作为家居行业从业者,身处不同岗位,面向不同需求,就会有不同看法。

  在家居产品应用层面,目前已有居然智家、海信、海尔等多家家居企业宣布接入DeepSeek,有望进一步提升大模型能力,推动更多创新应用落地提升用户体验,比如让智能家居能够更懂用户需求,实现更精准响应。

  在提升业务效率层面,则是“每个硬币都有两面”。AI工具虽然能快速解放生产力,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但应用者需要考虑的不仅是当下的工作效率,或者如何迎合流量需求,还有作为行业观察者,应该如何保持独特的观察与思考。

  家居新范式观察发现,已有一些平台已经明确禁止使用AI来写作,比如《自然》《科学》《柳叶刀》等多家学术期刊已发表声明,表示禁止或严格限制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机器人撰写学术论文。

  从这一点来看,作为家居从业者,可以使用AI工具来降本增效,比如通过AI快速搜集行业信息,让团队可以聚焦关键数据进行深度解读;也可以借助AI工具生成图片、案例,探索更多设计和工作灵感。

  但也要避免被AI的逻辑和模式所影响,如何保持独特观察与自我思考,才是推动自我和所处企业/平台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

  对此,家居新范式也有非常明确的观点,在洞察行业的过程中,要坚持高比例深度原创的观点输出,但也不会拒绝使用AI工具,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形成最大效能。

  结语

  当AI工具已经进化到以秒为单位进行输出时,家居媒体人的真正优势恰恰在于那些“低效率”的坚持:通过走访百家企业得出的市场趋势洞察;在行业深耕数十年见过的变迁与挑战……这些无法被量化的瞬间,构成了行业洞察的真正护城河。未来,人工智能或许还会持续迭代,但对于AI工具,我们始终应该保持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守住媒体行业最珍贵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