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业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阶段,大力发展奶酪产业具有积极而且重要的战略意义。奶酪产业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加强品类教育等措施扩大规模,加速进入大发展的新阶段,龙头企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日前,妙可蓝多发布了业绩预增公告,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亿元-1.45亿元,与上年同期7677.83万元相比,同比增长56.29%-88.86%。
同时,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000万元-1.15亿元,与上年同期5688.46万元相比,同比增长58.22%-102.16%。
妙可蓝多方面在公告中表示,公司于2025 年3月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和员工持股计划,2025 年二季度公司确认相关股份支付费用为1868.69万元,但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仍有大幅上升,主要得益于公司主营业务奶酪产品营业收入同比上升、原材料采购成本下降等因素导致整体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上升,同时公司积极推进各项降本增效措施,销售费用率同比有所下降。
在7月13日举行的第十六届奶业大会“中国奶酪产业发展研讨会”上,来自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奶酪品类销售额降幅收窄,品类渗透率也有所提升。针对全年龄段的零食化产品和针对企业端的专业化产品,成为奶酪行业创新的两大方向。
随着市场需求提升,国内原奶价格及生产成本降低,越来越多的奶酪企业瞄准原制干酪市场,以期打破原料进口依赖的局面,干酪副产物奶油、黄油的国产替代率也在逐年提升。
众所周知,奶酪是一国奶业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我国奶酪产业初具规模,推动奶酪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恰逢其时。奶酪是使用原料奶最多的品类之一,奶酪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原奶季节性、区域性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中国奶酪产业要从生产端和消费端共同发力,促进奶酪发展“上台阶,提水平”。
妙可蓝多创始人兼CEO柴琇表示,奶酪的大发展必将能够为中国奶业大发展做出三大贡献:其一是激发市场需求。作为新兴的奶制品,奶酪在消费端的应用创新形成丰富的产品体系,可以激发新的消费需求;其二是解决奶源矛盾。奶酪对原料奶的需求量大,而且存储周期长,有利于调节原料奶的供需平衡,稳定奶价;其三是提升发展水平。奶酪是奶制品当中技术含量高,精细化深加工难度极大的品类,奶酪的大发展有利于提升奶业供应链及生产技术水平。
据悉,奶酪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品,是奶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奶酪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同样是国家奶制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担当。中国奶酪产业要在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完善法规标准体系、讲好中国奶酪故事三个方面下功夫。
在技术深耕方面,柴琇认为,要进一步提升国产奶酪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在国际进口与国产替代两个维度上“科学发展”,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共同建设合作更为紧密的“产业生态圈”。
凯度数据显示,尽管奶酪棒目前仍是奶酪市场主力品类,但以杯装、小方、小三角等为代表的新型零食奶酪,以及片状、丝状、奶油芝士等餐桌奶酪细分产品,展现出增长趋势。这说明大童、成人零食奶酪逐渐展示出发展潜力,消费者更愿意在居家餐食中使用奶酪。
柴琇表示,从欧美、日韩等市场对奶酪的消费习惯分析中发现,奶酪的普及离不开与当地饮食文化的结合,“奶酪想在中国市场大发展,(前提)是将奶酪与中国人的饮食文化相结合”。
而从渠道表现看,线下渠道依然是奶酪市场主流,但零食店、会员店、线上直播等新兴渠道正在快速增长。
柴琇认为,奶酪品牌创新具有较大空间,面向消费端可以从“一大场景、两大方向、三类人群”发力。其中,“一大场景”是指家庭消费,“两大方向”分别为奶酪休闲和奶酪功能性产品的创新,“三类人群”是指对儿童、青年、中老年人群有差异化、针对性的全年龄段覆盖。面向B端(企业端),建议围绕“西快、茶咖、烘焙、中餐”四大消费场景提供专业型产品,包括稀奶油、黄油、马苏里拉奶酪、马斯卡彭奶酪、芝士片等。
眼下,奶酪是中国乳业发展前景较大、增长较快、市场动销较为活跃的细分品类。从全球乳业的发展规律看,从“喝奶”到“吃奶与喝奶并举”的消费升级是必然趋势。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转型为以奶酪消费为主的成熟市场。有机构预测,中国市场人均奶酪消费量仍约有6-7倍提升空间。随着中国消费者对奶酪的认知度不断提高,中国奶酪在新周期之下也将迎来高质量的“黄金发展期”。
柴琇预言,中国乳业从奶粉和液态奶并行,发展到奶粉、液态奶和奶酪三足鼎立是必然趋势,并称“中国奶酪千亿规模必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