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道路运输动物指定通道检查站管理指引》发布,告别黑夜里的猫狗车


2025年8月8日,农业农村部正式发布《道路运输动物指定通道检查站管理指引》,并将于2025年9月1日全面施行。

这是一部根据《动物防疫法》制定的全国统一标准,适用于所有动物,包括畜禽、伴侣动物、野生动物和实验动物。

对于长期存在的猫狗非法运输现象,这部指引意味着制度将真正站在生命一方,为伴侣动物提供法律保障。

过去,猫狗运输行业存在监管空白和灰色地带,非法运输行为频繁发生。活体猫狗被层层叠放在狭小车厢中,缺水缺氧,受伤甚至死亡的事件屡见不鲜。社会上曾多次爆出惊心动魄的拦截案例,引发公众关注和舆论热议。

然而,仅靠志愿者的临时拦截和警方个案处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今,随着这部指引的发布,制度终于为伴侣动物生命亮起了红灯。

黑夜求救:猫狗车背后

的真实故事

长期以来,“猫狗车”几乎年年上演。

2011年,在京哈高速出京方向,志愿者拦停了一辆载有520只狗的货车,参与者来自北京等多地。车厢狭窄,狗被层层叠放,空气闷热且缺氧,志愿者小心翼翼地为它们送水、安抚情绪,用身体和时间去阻止悲剧的继续。这样的行动虽挽救了生命,却显现出制度缺位的隐忧。

2019年6月28日,南京江宁警方截获一辆小货车,车上有700多只猫,其中不乏加菲、英短等名种猫。司机无法提供“动物检疫证书”和运输证明,猫被挤在狭小铁笼中,有的甚至受伤。警方耗时数小时救助,并对运输途径进行调查,这一事件让社会再次意识到缺乏统一管理的风险。

2023年12月15日,杭州余杭仁和警方拦下一辆从安徽驶来的货车,车厢里挤满约950只猫和17条狗。动物呼吸困难,现场志愿者和警方紧急救助并提供食水。事件曝光后,引发公众热议,呼吁完善制度,堵住非法运输漏洞。

2024年11月24日,河南信阳市民发现并拦截了一辆装有千余只猫狗的货车。车厢密闭、空气浑浊,动物焦躁不安,部分出现轻微受伤。市民联系警方和志愿者,动物最终被转移至安全场所。每一次拦截,都让社会感受到:生命需要被制度和法律保护,而不仅仅是临时救助。

这些案例清晰地表明,制度空白导致非法运输长期存在,猫狗在流通环节中的安全无法保障。因此,《道路运输动物指定通道检查站管理指引》的出台,是解决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对公众呼声的回应。

守护行动:指引

如何落地

根据指引,所有动物运输必须经过指定通道的动物防疫检查站,接受产地检疫和信息化管理。政策明确规定:

1.一猫一证、一犬一证:每只动物都必须有合法检疫证明,确保来源合法、健康安全。

2.设施与管理标准:检查站需配备完善设施和应急救护措施,保障动物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3.信息化监管:运输数据、车辆信息和检疫情况需实时上传系统,实现全国统一监管。

4.执法与问责:非法运输车辆一旦被查处,将依法追究责任,无处可逃。

这一系列措施,不仅对伴侣动物运输提出明确要求,也意味着以往灰色地带不再存在,非法猫狗运输将被严格约束。

政策实施后,无论是以食用为目的还是活体运输,都会被纳入统一监管体系,志愿者再也不需要冒险去拦截危险车辆。制度终于成为守护生命的坚实屏障。

社会共识:公众与

制度的联手

政策的发布不仅是法律层面的进步,也体现了社会文明的提升。

长期以来,公众通过关注、举报和志愿行动表达对生命的尊重。《道路运输动物指定通道检查站管理指引》的施行,让志愿者、公众和执法部门形成了制度化合作的闭环:志愿者提供信息和监督,执法部门依法查处,制度保障全程规范。

从京哈高速到南京江宁,再到杭州、河南,每一辆被拦下的货车背后,都是社会关注和制度力量的结合。政策实施后,非法运输将越来越难存在,猫狗在运输途中的安全将获得更有力的保障。

社会期待,通过制度的力量,黑夜里的生命呼救能够被听见、被回应。志愿者的努力、执法的执行、公众的关注与制度的完善,如同四股力量汇聚,照亮了被困生命的前路。

随着2025年9月1日《道路运输动物指定通道检查站管理指引》正式施行,非法“猫狗车”将面临严厉约束。制度和公众力量的共同作用,将让悲剧不再重演。政策不仅保护了猫狗生命,更是一种社会文明的体现:尊重生命,从法律和制度开始,也从每一位关注、每一次行动开始。

未来的道路上,制度的红灯将持续亮起,守护每一条生命不再孤立无援。

猫狗车终结,不仅是执法胜利,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每一份关注、每一次行动、每一条检疫证书,都是生命安全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