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基金,连养老金都亏了……

 

老牌基金的落寞时刻。

1

养老基金也亏了

一份公告击穿了基民们的信心。

11月7日,中银基金发布了关于中银养老目标日期2040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基金可能触及基金合同终止运作的情形的提示性公告。

按照公告内容,如果截至2023年11月9日末,中银养老目标日期2040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基金则触发基金合同终止运作情况,自动终止运作,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因为它们这个《基金合同》中有约定,在基金运作满3年之时,如果基金净资产低于2亿元,基金将终止运作,不得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来延续运作。

 

发布这个提示公告的同时,中银基金还发布了一份暂停申购公告——

从2023年11月7日起,中银养老目标日期2040暂定申购及定期定额投资,原因是该基金可能触及清盘风险。

查阅天天基金网显示,中银养老2040三年持有期混合(FOF)成立于2020年11月10日,成立以来的收益率是-10.20%。

 

根据尺度商业的统计,该基金成立时募集资金为2357.41万元。经过3年的运作,截至2023年9月30日末,其净资产规模为2451.82万元——

与基金成立时相比净资产仅增长了94.41万元。

好家伙,就是存银行定期,也不止增值这么点。

更重要的是,这还是养老产品基金。换句话说,要是有人在三年前买了这只基金,指望着靠它的稳健收益来养老的话,那到现在已经亏掉近10%了。

还真是“你图它收益,它图你本金”。看到中银基金的清盘提示,更有基民发出灵魂拷问——

养老目标基金,到底是给基民养老,还是众筹给基金公司养老?

2

核心骨干,所有产品任职回报都为负

沿着这只基金往下挖,更多“惊喜”还在后面。

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启动实施。作为我国关于养老第三支柱的制度性安排,个人养老制度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共同组成了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养老理财产品逐渐涌现。

人社部的数据显示,时至今日,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已超过4000万。截至今年10月末,个人养老金产品合计已有739只,含465款存款产品、162只基金、93款保险产品、19款理财产品。

这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不少机构也早有布局,中银基金就是其中之一。资料显示,早在2017年,中银基金就成立了FOF投资业务部门,并于次年成为了全市场首批养老FOF管理人,2019年-2022年相继推出养老目标风险、养老目标日期等多只产品。

在对外宣传中,中银基金称自己的养老FOF管理团队“配置亮眼”并且——

高度重视风险控制,力争保障每一份“养老钱”稳健增值。

在一份资料中,邢秋羽被中银基金视为“FOF团队的核心骨干”,称其具有14年证券从业年限,3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

但有意思的是,开头我们提到的那只即将清盘的基金——中银养老目标日期2040基金,基金经理正是邢秋羽。

邢秋羽的“战绩”还不止于此。

中银基金旗下的中银养老目标日期2050,同样是邢秋羽管理。这只基金成立于2022年3月8日,成立1年半以来,基金净值累计跌幅达12.46%。

 

此外,邢秋羽还管理着中银基金旗下多只FOF产品。但离奇的是,从目前数据看,邢秋羽现管理的基金中,所有基金产品任职回报都是负收益,多只基金任职期间基金净值跌幅超过10%,最佳任职回报为-1.22%。

 

真是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原!

更有意思的是,中银基金旗下的第三只养老目标日期基金——中银养老目标日期2035三年持有正在发行募集中,基金经理同样是邢秋羽。

都这个业绩表现了,同样的产品性质,同样的基金经理,一边清盘老基金,一边又发行新基金,这把基民当什么?就算是捡来的养老金,也禁不起这样造吧?

3

清盘警报频频拉响,业绩堪忧

往更深处看,中银基金面临的问题,远不止养老基金和单个基金经理的拉胯。

不久前的10月18日至19日,中银基金旗下三只产品——中银新能源、中银创新成长、中银顺盈回报发布清盘预警。公告显示,因连续多日基金净值低于5000万元,上述产品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

其中,中银新能源、中银创新成长的成立时间都还不到一年,尤其是中银新能源,仅成立3个多月。

更严峻的是,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中银基金年内已经有9只公募产品清盘终止运作。


 


▲图源:智友养基

这啥概念呢?要知道,2022年的时候,清盘数量全市场最多的建信基金,也就9只产品被清盘。

从原因来看,这些基金清盘,大多和基金资产净值低于合同限制有关。

说白了,业绩不佳。“智友养基”曾在10月份做过统计,中银基金旗下运作时间超过2年的混合型基金(Choice分类),有71只(A/C分开计算)——

这71只基金近2年全部是负值,没有一只实现正收益,平均收益为-18%。

其中,中银增长混合H、中银中国混合、中银科技创新一年、中银研究精选、中银策略混合等基金近2年亏损超过40%,且全部跑输同期业绩比较基准。

业绩如此拉胯,基民们是有情绪的。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今年7月,一张截图火了。中银基金被浦发银行福州分行的一名客户经理骂上热搜,该客户经理指责中银顺泽回报这只基金没有回本,导致他被客户骂,并质疑该基金是“老鼠仓”。


 


▲图源网络

资料显示,这只基金成立于2021年1月,包含A/C两只,以中银顺泽回报一年持有期混合A为例,看到这个业绩,基民的愤怒似乎也可以理解。

 

这种拉胯同样体现在中银基金的财务数据上。据其母公司中国银行2022年财报,中银基金在当年实现净利润6.94亿元,同比下降了32.36%。

中银基金也算是一家老牌机构。其成立于2004年,由中国银行和贝莱德联合组建,股东实力雄厚,客户数据库强大。

尽管背靠大树,中银基金却逐渐掉队。

天天基金网显示,中银基金目前的管理规模只有约4600亿元,行业排名已跌至20开外。要知道,早在5年前,中银基金的规模就一度逼近4500亿元。这几年的公募扩容中,中银基金终究是错过了。也许还是那句话——

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声再见都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