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安保险:科技光环褪色后的风险暴露


作者|睿研金融 编辑|MAX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众安保险:6060.HK)是中国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由蚂蚁集团、中国平安、腾讯于2013年联合发起成立,2017年9月在联交所主板上市,总部位于上海。

回溯往昔,众安保险凭借 “三马同槽” 的独特股东架构,在资本市场上备受瞩目,热度居高不下。2017 年上市后,股价气势如虹,一路高歌猛进涨至 97 港元/股高位,一时风光无两。

但资本市场热情虽高,却难以抵御众安保险长期低迷业绩的消磨。此后,股价陷入漫长跌势,一泻千里。截至4月18日收盘,众安保险股价仅在 11港元附近徘徊,相较于巅峰时期,市值已蒸发超千亿港元。

财报显示,2024年总保费收入达334.17亿元,同比增长13.3%,虽在在增长,但增速却创七年新低,2018年-2023年,众安保险总保费增速分别为89.05%、29.98%、14.19%、21.94%、16.10%、24.73%。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85%至6.03亿元,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73位,揭示其规模扩张与盈利能力的深度背离。

众安保险的业务分为保险、科技和银行三大板块。科技和银行业务长期亏损,直到2024年科技业务扭亏为盈,净利润0.78亿元,银行业务仍亏损0.92亿元。保险业务在2024年的净利润是5.88亿元,虽然相比过去有所下滑,但仍是三个板块中最高的。

睿研制图(数据来源:Wind)

保险业务盈利能力显著下滑

众安保险承保综合成本率从2022年的94.2%升至2024年的96.9%,接近盈亏临界点(100%),连续三年恶化。健康生态因CAR-T疗法等创新条款导致赔付率上升,综合成本率达95.7%;数字生活生态受电商大促退货率波动影响,综合赔付率达68%。

承保溢利收窄,2024年承保溢利8.99亿元,同比减少24.45%。境内财险承保从13.10亿元降至9.90亿元,降幅达24.43%。

截图:企业年报

公司保险资金资产管理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2024年总投资收益为人民币13.35亿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7.20亿元投资收益大幅增长超过85.4%,公司总投资收益率和净投资收益率分别为约3.4%及约2.3%,分别较2023年提升1.5%和0.1%。

声誉与合规风险

短视频、直播等新兴流量场景的快速渗透,使得众安在线2024年自营渠道保费占比提升至22.3%(74.60亿元)。但营销实践中暴露出两大问题:一是采用“首月0.6元”等低价宣传策略,导致次月保费骤增至百元的现象引发大量投诉(黑猫投诉平台累计近13,000条),其中老年群体因界面操作复杂更易触发自动扣款争议;二是AI客服在投保流程中的风险提示存在不足,未充分履行《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要求的条款披露义务。2024年因此类问题收到监管罚单180万元,反映精准获客与合规披露的平衡难题。

数据安全与生态合作风险

2024年某合作电商平台数据接口泄露事件(涉及30万用户投保记录),虽未造成直接资金损失,但导致渠道月均保费下降15%。事后公司投入专项资源将数据加密级别提升至银行级标准,但参考资料未明确是否通过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显示生态合作中的技术对接仍存管控盲区。

股东信任危机

近年来,众安保险业绩承压,其原始股东蚂蚁集团、中国平安和腾讯的持股比例发生显著变化,从早期的 19.9%、15%、15%,分别降至目前的 10.37%、10.21% 和 7.82%,期间伴随股东持续的主动减持动作。股东后续是否会进一步减持,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科技成色不足,被指数剔除

2025 年 2 月 21 日,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公布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的恒生指数系列季度检讨结果,东方甄选和众安保险被剔除出相关指数。调整于 3 月 7 日收市后实施,3 月 10 日起正式生效。

2024年年报显示,科技相关收入在总营收中的比重仅为2.86%(9.56亿元/334.17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持续下降,2024年的研发费用率降至2.47%,与2021年的3.8%相比下降了35%;科技业务对净利润的贡献度为12.94%,这一数字远低于行业头部科技公司的标准。在恒生科技指数的剔除决策背后,显露出的是科技成色不足的根本问题。

结语:众安在线的困境折射出互联网保险的集体焦虑,当流量红利消退、监管套利空间压缩,单纯依靠场景嫁接的商业模式已触及天花板。这份年报揭示的不仅是财务数据的波动,更是战略方向的重构难题——如何在科技赋能与风险控制、规模扩张与盈利质量之间建立新的平衡,将成为决定这家“富二代”险企二次破局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整理,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AI财评
**财经视角点评:众安保险的困境与转型挑战** 众安保险作为互联网保险的先行者,依托"三马"股东背景曾风光无限,但近年业绩疲软、股价低迷,反映出其商业模式的核心矛盾:**规模扩张与盈利能力的失衡**。 1. **承保成本高企**:综合成本率攀升至96.9%,逼近盈亏临界点,健康险赔付率上升、电商场景波动性大,暴露其风险定价能力的不足。 2. **科技成色不足**:研发投入占比降至2.47%,科技收入仅占2.86%,被恒生科技指数剔除,显示其"保险科技"标签名不副实。 3. **合规与流量困局**:低价营销引发的投诉及数据泄露事件,凸显互联网渠道的合规风险与用户黏性短板。 **未来关键**在于能否通过技术重构核保效率(如动态定价模型)、优化生态合作中的风控闭环,而非依赖股东背书或流量红利。若无法突破承保盈利瓶颈,估值或进一步承压。
注:本文转载自蓝筹企业评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