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创新药概念火爆,港股医药迎来黄金机遇
港股又诞生了一家千亿药企。
9月15日,药捷安康再创新高,单日涨幅115.6%,市值达到1647亿,诠释了当下港股创新药板块的热浪。
这个市值,已经远远超越近几年在港股风生水起的科伦博泰、康方生物等明星创新药企业,甚至力压国内新生代创新药巨头之一的信达生物。
距离这家公司登陆港交所,才刚刚过去不到3个月。
这次医药牛市中,股价大涨的企业比比皆是。
Wind数据显示,今年1-8月,港股创新药指数涨幅达118.79%,万得创新药指数涨幅达61.02%,均大幅跑赢主要大盘指数。
恒生医药ETF(159892)近一年的涨幅更是达到了121.01%!
创新药成为今年最炙手可热的关键词之一。
然而,繁荣的背后潜藏着风险,行业整体向好并不意味着每个企业都能分得一杯羹。
事实上,创新药行业内部的分化正在加剧,具体到个股,差异却十分悬殊。
基本面超预期且短期估值未透支太多的公司大多表现出更强的走势,而业绩显著低于预期的公司多体现出较明显的均值回归。
今年许多Biotech(生物科技)/Biopharma(生物制药)公司已经实现了国际化估值的重估,不断的BD(商务拓展)兑现带动市场表现,但部分公司已经乐观反映了较远期的管线,需要评估实际的兑现概率,未来或许只有优秀的公司能够持续受益、成长为大公司。
这种分化既反映了企业基本面的差异,也凸显了个股投资的难度。
比如,对于医药行业来说,下一代的生物技术,如多抗、新型抗体偶联药物、蛋白降解剂、RNA药物等,或将出现更多确定性的高成长机会。
此外,传统制药企业的创新药管线崭露头角,其中也存在价值重估的机会,包括免疫疾病、代谢、神经等非肿瘤领域。
缺乏专业知识的普通投资者光是看到这些名词可能都晕了,想要精准把握个股的投资机会,不仅需要深入理解复杂的医药研发知识,还要准确预判政策变化和市场情绪,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02
恒生医药ETF,为何值得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指数化+医药赛道+港股龙头”的投资逻辑逐渐浮出水面,而恒生医药ETF(159892)正是这一逻辑的典型代表。
作为跟踪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的ETF产品,它涵盖了港股生物科技及创新药的龙头企业,其持仓结构可谓“硬核”。
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包括药明生物、康方生物、百济神州、石药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这些公司广泛分布在创新药、疫苗、CXO等高景气赛道。
集中而又多元的持仓结构,既保证了对龙头企业的重点布局,又实现了对不同细分领域的覆盖。
ETF这种投资工具本身的优势,在创新药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
一家公司因为一个临床试验的失败就可能导致股价暴跌,这种个股风险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难以承受。
而通过恒生医药ETF进行指数化投资,相当于同时持有数十家创新药企业的股票,单一企业的负面事件对整体组合的影响被大大稀释。
分散风险的能力,正是ETF在创新药投资中不可或缺的价值所在。同时,对于那些既看好创新药赛道,但又缺乏专业分析能力的投资者来说,ETF提供了一种便捷的参与方式,无需深入研究每家公司的基本面,只需通过一只基金就能分享整个行业的成长红利。
除了ETF本身的优势,恒生医药ETF所聚焦的港股市场,在创新药领域还具有独特的价值。
港股市场历来是中国创新药企的“出海桥头堡”,许多国内领先的创新药企业都选择在香港上市,这使得港股的创新药板块具有极高的国际化程度。
以和黄医药为例,其自主研发的药物FRUZAQLA(呋喹替尼)不仅取得了美国FDA的批准,还通过与武田制药的合作获得了4.35亿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外加生产收入和基于净销售额的特许权使用费。
这种国际化的布局,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使得港股创新药板块相对独立于国内政策周期,降低了单一市场政策波动带来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那些希望通过场外方式布局港股创新药的投资者来说,最近发行的华夏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ETF发起式联接基金(基金代码:A类025507,C类025508)提供了另一种可靠的选择。
作为联接基金,它主要投资于对应的ETF,间接跟踪恒生医疗保健相关指数,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03
未来空间,政策 + 行业 + 海外三重驱动
国产创新药正迎来属于自己的“DeepSeek时刻”。
过去,我们做了很多仿制药,或者跟进国外药物研发方向,但这个趋势正在被打破!
2024年,“创新药”一词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
同年7月,国务院发布《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注册-准入-支付-资本”全链条改革。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创新药发展的重视,而且是站在全局发展的角度去梳理创新药产业发展的痛点,政策保障也非常精准地把握到了重点掣肘环节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
今年6月,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夯实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基础。
以后创新药上市更快、卖得更好,股票也会更有资金关注,这是对医药板块系统性重估。
人口老龄化和居民收入提升是推动生物医药需求增长的两大长期因素。虽然具体的老龄化数据有待更新,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对高质量医疗服务和创新药物的需求正在快速增加。
从数据来看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4年达4.13万元/人,较2023年的3.92万元/人增长5.4%,较2015年的2.2万元/人累计增长87.7%,已跨过中等收入门槛,也使得消费者有能力为更有效的创新药支付溢价。
特别是随着医保目录的扩容,创新药将从“高端市场”逐步走向“大众市场”,形成更广泛的市场基础。
当然,今年驱动创新药板块大涨的核心逻辑还是出海大获成功,这是医药板块最大的确定性!
2024年国产创新药出海交易总额在523亿美元,这已经是历史新高了。而今年前5个月已经突破455亿美元。
照此推算,2025年国产创新药出海交易总额再创历史新高已经是板上钉钉了,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实现100%的暴增也很有可能。
出海的超预期,让资金普遍认为今年创新药板块极大概率要迎来业绩拐点,这就是本轮行情的核心驱动力。
随着全球对“中国智造”的认可度提升,未来将有更多本土药企走向海外,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
如同国产大模型惊艳亮相国际舞台,创新药企业的研发能力正加速与全球接轨,并在部分子领域取得全球优势!
如果你还在犹豫是否要布局创新药赛道,不妨看看恒生医药ETF持续涌入的资金,看看那些不断取得突破的中国创新药企业,看看政策层面的持续利好。
中国创新药的崛起,还远未结束,而属于投资者的机会,才刚刚开始。
在这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领域,选择正确的投资工具,保持长期投资的定力,相信你一定能够分享到中国创新药行业成长的红利,见证一个医药强国的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