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鸣食品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依然处于净亏状态之中,虽然第三季度实现盈利,但仅为200万元左右,主要依靠的还是政府补助。
资料显示,一鸣食品主要通过“一鸣真鲜奶吧”提供“新鲜、健康、美味”的产品,聚焦“85 后家庭的营养早餐”并努力拓展“轻白领的健康接力餐”、“时尚下午茶”,成为“小孩子的社交场所”,提供营养配餐解决方案。
据悉,一鸣食品的产品销售以“一鸣真鲜奶吧”连锁门店为主要渠道,辅以非门店销售渠道,如区域经销、直销(商超、自动售货机)等多元销售渠道。其中,公司的奶吧门店采取加盟与直营相结合的经营模式;非门店渠道的区域经销主要通过区域经销商面向早餐店、学校等终端进行产品销售,直销主要包括向商超、团购客户销售、自动售货机等。
早在2002年,全国首家“一鸣真鲜奶吧”就在温州市区开业,用鲜奶+面包的形式,一鸣为当地人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喝奶”体验。20年过去,一鸣食品陪伴了浙江一代人的成长,门店数量更是从1增长至约2000家,开遍了“包邮区”。
在一鸣董秘眼里,过去十年,是一鸣食品快速发展的关键10年,公司逐步走出浙江、走向华东。从其讲述看,发展、绿色和公益,是一鸣过去10年的三大关键词,始终贯串在这段不寻常的征程中。
必须指出的是,消费升级态势下,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的新鲜健康,乳品消费由此进入“鲜”时代。在此背景下,以一鸣真鲜奶吧为代表的奶吧因确保了乳品的新鲜、营养、安全而广受消费者欢迎,试图在餐饮江湖的汹涌厮杀中实现赛道突围。
但是,前有星巴克、瑞星咖啡,后有奈雪的茶、蜜雪冰城、茶百道等茶饮连锁机构疯狂地在全国各地进行市场布局,一鸣食品想要在餐饮江湖里杀出重围,并非易事。
正如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所言,包括“新零售”业态崛起带来的冲击,快速涌现的“奶茶+烘焙”店铺带来的冲击,也给资产较重,实行统一化配送,产品缺乏灵活性的一鸣食品带来不小的压力。
有意思的是,自从2020年12月上市之后,一鸣食品便遭遇了业绩“暴雷”,而且还是持续性的,2021年,一鸣食品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026万元,相较于2020年1.32亿元,降幅在85%左右,进入2022年,一鸣食品直接陷入亏损之中了。
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一鸣食品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8.06亿元,同比增长7%左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为负数,约为-6399万元,同比降幅在204%左右。
针对净利润为负,一鸣食品方面给出了三点理由,一是2021年下半年直营店增加,门店的人工成本及租金等固定费用增长;二是报告期内推广线上业务带来的营销费用的增加所致;三是江苏一鸣和嘉兴一鸣全部投产后固定成本增加所致。
尽管净亏额度较大,但一鸣食品的管理团队依然信心满满。日前,一鸣食品董秘就对媒体表示:“未来,一鸣食品还是会持续以客户为中心,立足华东,辐射全中国,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化为支撑,实现传统食品行业的转型升级,成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领先型现代农业企业。”
然而,在“企二代”朱立科的带领之下,一鸣食品的净利润实在是“羞见公婆”,因此,在拓展市场的同时,对于一鸣食品最为重要的事情则是,如何尽快扭转亏损的局面,保证利润能够重新走上正增长的轨道。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第三季度,一鸣食品的营业收入接近6.42亿元,同比增幅在9.85%左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24万元,同比增长在48%以内。
但《五谷财经》却注意到,2022年第三季度,一鸣食品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不到50万元,同比下滑58%左右。
何故如此?
因为2022年第三季度,一鸣食品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金额达到了492万元,前三季度累计金额达到了1400万元。
即使拿了千万政府补助,也依然无法助力一鸣食品走出亏损的泥潭,叠加国内局部地区多点疫情反复,线下门店客流量下滑,一鸣食品未来的路并不好走。
对此,朱丹蓬表示,作为区域性较强的市场化品牌,一鸣食品外扩面对的竞争压力也将不断加剧,整体运营成本也将加剧,如果品牌力不达标,盲目开拓市场,风险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