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荔枝在盛夏骄阳里红得透亮,烟台苹果于初秋日光中酝酿出饱满红润。相隔千里的果实,却被阳光渲染得一样红!
就像广州与烟台,两座被不同纬度阳光亲吻的城市,也正因体育的纽带,碰撞出同样热烈的火花。
01
烟台站,到了!
就在7月22日,距离全运会倒计时110天,随着十五运·十五城系列活动的脚步踏入山东烟台,这座黄海之滨的城市瞬间被体育的热情点燃。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吉祥物“喜洋洋”与“乐融融”走进烟台地标黄金海岸线,与市民亲密互动,现场洋溢着欢声笑语,一派喜乐融融的景象。
然而细品便知,体育基因早已融入烟台的城市血脉。作为山东首个“奥运冠军之城”,烟台诞生了9位奥运冠军、斩获9枚奥运金牌,连续多年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民健身的热潮在这座城市持续升温。
漫步街头,海滨步道上晨跑的市民步伐与海浪同频,社区球场里打球的少年们挥汗如雨,就连公园的广场舞队伍,也透着股不服输的精气神。
正因如此,当全运会遇上烟台本土的“村BA”,便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这里是农民的舞台,没有职业光环,却有“扛得起锄头、玩得转篮球”的真本事!
“喜洋洋”和“乐融融”一登场,就迅速点燃全场热情。它们在场上与参赛运动员拥抱鼓劲,在场边与观众招手合影,还不时俏皮地模仿运球、投篮动作,让现场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参赛选手陈先生激动地说:“能看到十五运会吉祥物来加油,太幸福了!‘村BA’和全运会一样,都是咱老百姓的大舞台,必须拿出看家本领拼到底!”
广州与烟台,正以体育为纽带,让彼此的联结愈发紧密。
02
荔枝和苹果一样红!
广州的荔枝与烟台的苹果,看似是南北水土的产物,却同样饱满红润。
这抹红,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两座城市对生活的热忱——就像它们对体育的热爱,同样炽热而纯粹,足以跨越山海的阻隔。
回溯往昔,两地的体育交流早已写下生动注脚。
1991年第二届城运会足球赛预赛上,广州燕子岗体育场见证了广州队与烟台队的激烈交锋,“快马”谭恩德梅开二度,两队最终2-2握手言和,为两地赛事互动拉开序幕。
步入新时代,交流更添多元与活力:2023年广州海颐“精进杯”足球友谊赛上,烟台总部队一路闯进入决赛,虽憾获亚军,却赢得满堂喝彩,在民间层面播撒下友谊的种子。
除传统体育项目外,科技体育赛事也成为两地交流新桥梁。2025年,WRCT世界机器人大赛MakeX系列赛项山东省选拔赛在烟台黄渤海新区开幕,广州选手带着前沿创意奔赴烟台,与各地队伍切磋编程与机械设计,让科技体育的火种在互动中燎原。
而本次“十五运・十五城”系列活动走进烟台,更让交流热度再攀高峰。
活动当天,广州地标中信大厦大屏率先亮起,用山东方言喊出“全运杠赛来!十五运十五城,山东烟台见!”烟台三个地标大屏迅速响应,用山东快板式的连番口号,与广州大屏形成互动,回应广州的热情。两地跨越千里“隔空喊话”,全运祝福热烈传递。
然而体育之外,两座城市的缘分早已延伸至更广阔的领域。
2019年4月,烟台市工商联与广州市工商联签下友好商会协议,广东省山东烟台商会随之成立。这个平台既为在粤烟台企业架起资源桥梁,也成了烟台向广东招商引资的纽带,让“仙境海岸鲜美烟台”的城市名片在岭南落地生根。
会长孙明高提出的“规划产业园区、设政府引导基金”构想,更推动着“金融+产业”深度融合,更是为两地企业打通跨境投资通道。
这些奔跑与呐喊、握手与协作的背后,正是体育串联起的经济共振。
体育交流的本质是“人的交流”,当运动员在赛场切磋技艺,当民众因赛事同频欢呼,信任便在互动中沉淀。
就像烟台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的“村BA”,作为全国北部赛区举办地,它不仅是篮球热土,更成了“农民体育+”的生动范本——农特产品展销、美食大集、消夏文化节、农具改造赛等配套活动,用“赛事流量”撬动“经济增量”,让体育成为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
赛事带来的人流涌动,更直接激活了消费链条:广州球迷为烟台帆船赛奔赴渤海之滨,烟台游客因广州龙舟赛走进岭南街巷,“体育+旅游”让两地消费市场形成交叉对流。
当广州的智能体育技术赋能烟台的海洋运动,当烟台的滨海赛事IP吸引广州企业参与运营,体育早已超越赛场本身,成为资源互通、产业协同的“催化剂”。
就像荔枝与苹果借物流网络走向全国,广州与烟台的资源也在体育桥梁上高效流动,在共振中书写着南北城市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03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
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阶段,城市发展也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迈入以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新阶段。
在近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城市建设要从“增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注重质量提升与可持续性。
而“办赛事就是办城市”的理念,正是这一转变的生动实践。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率先迈出探索步伐,让赛事成为城市能级跃升的战略支点。
回溯广州赛事历史,六运会助力天河片区崛起,九运会推动城市向东拓展,亚运会则让广州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如今面对第十五届全运会,大湾区更是从多方发力,诠释着“内涵式发展”的深意。
广东赛区90%以上的比赛场馆均由现有场馆改造而来,成为近几届全运会中新建场馆最少的一届,尽显集约高效的城市发展思路。
广州深挖场馆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周边打造特色文化街区,让城市中心的体育场馆成为承载记忆的“历史容器”,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深圳以智慧化布局实现“泛赛不停城”,更打造AI清洁兵团,将城市治理的重心转向精细化投入。
珠海则通过统筹协调,打通公路、自行车赛事跨三地的环节,为粤港澳深度融合探索新路径。
赛事不再是孤立的活动,而是嵌入城市肌理的"催化剂"。这种"办赛事就是办城市"的理念,正在各地开花结果。
杭州借着亚运会的东风,把钱塘江两岸的夜景打造成了城市名片,赛事结束后,亚运场馆成了市民健身的好去处。青岛通过举办帆船周,让奥帆中心从比赛场地变成了网红打卡地,带动了周边的文旅产业。
这些城市都在证明:赛事能让城市更宜居,更有活力。
本次十五运“十五城”系列活动,又恰似一条贯通南北、连接内外的纽带,以体育为媒,让全国乃至全球的城市在互动中打破壁垒、凝聚合力,为城市间的深度连接开辟了崭新路径。
于国内而言,它是串联地域特色的“文化导线”,让不同城市的体育基因实现跨界交融。广州与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15座国内城市借活动契机深度对话。
广州龙舟、醒狮展现民俗与体育的融合活力,为内陆城市提供借鉴;北方冰雪运动经验则启发南方探索四季体育项目,让办赛智慧成为共享财富,推动体育事业从“各美其美”迈向“美美与共”。
国际上,活动联动东京、纽约等15个国际体育名城,搭建双向交流窗口,让中国城市的全民健身场景、赛事文化走向世界。
东京市民看见广州早茶后的太极,纽约观众感受烟台“村BA”热情,这些鲜活切片让世界对中国的认知从“宏大叙事”深入“日常肌理”,为国际合作奠基。
从国内城市的赛事互鉴到国际名城的文化联动,十五运·十五城系列活动的真正价值,在于构建了一个开放共享的城市协作网络。它让体育不再是孤立的竞技事件,而是成为城市间交换经验、共享机遇、共塑未来的载体。
当不同地域的发展智慧在此交汇,当国内外的城市能量借此流动,一幅“以赛联城、以城兴赛”的全国乃至全球城市发展图景,正在缓缓展开。
如今,从广州的荔枝园到烟台的苹果园,从粤港澳大湾区的赛场到胶东半岛的运动公园,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经历着因赛事而发生的蜕变。
它们像成熟的果实一样,在时代的阳光下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共同推动着中国城市向更健康、更活力、更包容的方向生长。
当体育成为城市的日常,当赛事连接起不同的地方,我们或许会发现:原来广州的荔枝与烟台的苹果,真的一样红,一样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