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数字战争拉开帷幕,数字安全已成全球战略新高地!

 

顿巴斯地区一声枪响过后,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近100天。

恐怕全世界都没有料到,一场闪电战竟然打成了持久战。胶着的战况背后,现代战争的复杂性开始浮出水面。

作为人类处理矛盾的最暴力手段,战争往往潜藏着参与双方的最高技术手段。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很多民用高科技,都是从军事领域传过来的。我们熟悉的手机,最早就是被用于军事联络。

以此类推,如今的战争中,同样有很多我们尚未接触到的前沿科技。在俄乌冲突中,炮火和枪弹之外,一场看不到硝烟的战争早已进入白热化。

首先看俄方,2月24日中午,俄乌爆发武装冲突后,仅仅一个多小时,乌克兰海空军已经被俄方全面压制,就连乌克兰国民卫队司令部也被摧毁。这背后,正是数字化战争的威力。

再来看乌方,在北约的支援下,每天有十几架侦察机、预警机在边境长时间飞行,它们收集回来的俄军情报,会在一个小时内发给乌克兰军队司令部。甚至有媒体说,俄军像是在和幽灵打仗。

在更隐秘的角落,是网络战。正式军事行动之前,俄罗斯就对乌克兰多个军方网站和关键基础设施展开了网络攻击。乌克兰也没闲着,他们组建了一支“网络军”,支持黑客对俄罗斯政府和金融机构实施网络打击。

乌克兰政府还动员老百姓安装了一个APP,看到俄军部队就用手机拍照,然后把照片发到这个APP上,每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情报,通过比对、计算,可以知道俄军的动态。

毫不夸张地说,俄乌战争,应该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的数字化战争。这也让全世界意识到,数字化能力的打造,已经刻不容缓。

1

数字安全日益重要

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我们已经置身数字时代。

在蒸汽革命、电气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我们已经来到了一场新的革命之中。但与过往的蒸汽机、发电机和计算机不一样,这一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成了略带抽象意义的数据。

你的身份证号码、你的体检信息、你的购物偏好……都有可能产生价值。海量的数据衍生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广泛应用,有一个迹象已经显现: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2020年全球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已经达到32.6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比重的43.7%,已然接近半壁江山。


 


▲2020年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到中国,同样如此。2020年,我国的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达到38.6%。

这一年,在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下行叠加影响下,我国数字经济依然保持9.7%的高位增长,这个增速是同期GDP增速的3倍多。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

数字经济异军突起,一个担忧也随之产生——

当所有生产信息都数据化的时候,谁掌握全球更多的数据,谁就打赢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当全世界的财富都变成了一串串的代码之时,保护好自己手中的代码,也就成了各个国家的头等大事。

数字安全,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愈加重要。

那么,什么是数字安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是——

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数字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

这话听起来有点绕,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采取一些手段,保护数据,以及数据产生的过程。假如数据是你银行卡里的钱,那它不仅要保护你卡里的钱是安全的,还得保证印钞、运输、流通等这些环节,都是安全的,不能被别人攻击。

关于数字安全的内涵,数世咨询曾提出过一个概念“网络安全三元论”,他们认为数字安全有三个支点——

信息技术、业务应用和网络攻防。


 


▲图源数世咨询

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数字安全的基本面。

2

“黑客帝国”背后

你也许没听过数字安全,但你一定听过它的“头号敌人”——黑客。

就在几个月前,俄乌刚刚开打的时候,全球最大的黑客组织宣布对俄罗斯发起“网络战争”。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报道,一个名为“匿名者(Anonymous)”的国际黑客组织就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宣布对俄发动“网络战争”,并声称对“今日俄罗斯”(RT)遭受的一次网络攻击负责。

这个“匿名者(Anonymous)”可不是一般的黑客组织。他们拥有高超的计算机知识,用几串代码,撞开PayPal、索尼等大公司的城门,甚至一度令美国中情局网站崩溃……

 

这个全球最大的黑客组织自称“军团”,在世界各地“行侠仗义”。乍一看,颇具侠客风范。但在很多人眼中,他们是潜在的安全威胁。一位安全专家曾这样描述这个群体——

一个抢劫犯开着车撞穿了玻璃,偷了珠宝后不是揣着珠宝,而是把它们撒向了人群取乐。他们是一群非常烦人、极low的罪犯。

更关键的一点在于,他们所谓的“正义”,已经突破了当代文明社会的法律边界。

多个国家的官方网站曾遭到他们的入侵和数据盗取:

2012年5月,他们攻击美国司法部网站,并从中获取了大量的内部缓存数据文件;

2013年4月,他们入侵了朝鲜的官方新闻网站及其相关的推特和Flickr帐号,并上传了丑化金正恩的照片;

2013年5月,他们入侵菲律宾官方网站,要求菲律宾为5月9号海巡枪杀台湾渔民道歉……

几年前,他们还跑来中国,劫持了7个政府网站、10个教育网站和64个商业网站。


 


▲2012年5月起,中国部分政府网站相继被匿名者入侵或造成网站服务器信号中断,部分网站甚至被盗取客户资料。

试想一下,当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数据,就这样暴露在黑客们面前的时候,该不该慌?倘若被别有用心的组织拿去,势必会酿成一场灾难。

讲一个更直观的例子。2018年5月的某个清晨,一名男子正在悠闲地慢跑,他从停车场出发,穿过森林,在另一头的白色平房前停下。他手腕上的黑色穿戴器记录下了跑步速度、轨迹以及消耗的卡路里。

这名男子是美军核武器基地的高级官员,在之前几个小时的锻炼中,他无意间用脚“丈量”了一个秘密军事基地。他手腕上戴的运动穿戴器,他的姓名、照片、行动路线等信息,被软件记录得一清二楚。

此后,有公开组织调查了2014年以来,6000多名同款穿戴器用户的健身资料,还原出超过200个“机密地区”的坐标:包括48处核武器储存所、18个情报机构、6处无人机基地、2处核电厂、2处皇室人员住所等。

数字经济时代,就连超级大国的绝密军事信息,一个不经意之间都能“形同裸奔”,供全世界人民观赏。

去年,一家名为Kunnamon的安全公司,其研究人员使用无人机远程利用“零点击漏洞”成功入侵了特斯拉,不但能够打开车门,而且还能完全控制车载娱乐系统。

 

一旦车辆数据安全得不到保障,将直接威胁到车辆行使安全、消费者,搞不好就会车毁人亡。

想象一下,当你坐在车里、走在路上、躺在床上,时刻有一双“眼睛”注视着你,是何种感受?你的电脑、你的手机、你的电子手表,里边的信息统统被人掌握,是何种感受?

数字安全,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由此,一场围绕数据,尤其是勾连着个人安全、国家安全、经济利益的博弈,在全世界拉开序幕。

3

大国博弈的前沿

随着数据的价值越来越高,数字经济越来越重要,各种类型的数据危机也悄然而至。

对个人而言,数据危机主要体现为隐私泄露,被不法者用于不正当途径,对数据当事人造成经济或名誉损失。对企业而言,数据危机源自于竞争对手的商业信息窃取,核心技术泄密,以及通过数据滥用造成的行业恶性竞争。

而对国家来说,关乎国家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数据,则具有大国博弈的战略意义,谁能掌握数据的全面性、完整性、准确性,就能够在未来“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掌握主动权。

这次俄乌冲突中,乌方的情报网之所以如此强悍,离不开欧美等的支援。这背后,是一场早已开始的数字较量。

1993年,美军就启动了国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DII计划),并先后发布了8版《DII主计划》,以建立高效、无缝、保密、互通的全球指控系统。

1999年,美军将DII计划升级为全球信息栅格建设(GIG计划),打造高度一体化的信息网络,为各地美军提供全球互联及端到端的信息能力。

 

到了2020年,美国防部更是发布首份《国防部数据战略》,明确提出“数据是一种战略资源,必须以带来直接和持久军事优势的方式加以利用”。美军也从网络中心战,转向以数据和信息为中心的作战形态。

欧盟,则于2018年颁布“史上最严数据保护法”——《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简称GDPR),将个人数据保护提到了最优先级位置。

印度和俄罗斯更为激进,前几年直接掀起一场“数据本地化”的运动,通过立法筑起数据高墙,严禁数据跨境流通。

在这场博弈中,中国也在不断前进。

2016年11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构筑起中国数据安全的保障基石。

去年,鉴于国内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一年之内更是动作频频。6月10日,《数据安全法》表决通过;8月20日,《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

 

这两部法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构成网络安全的三驾马车,对于数据安全和监管,有了系统性和规范化的保障。

但任重道远,我们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

结语

开头我们讲到,俄乌战争应该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的数字化战争。

实际上,全球数字化的进程也能从战争中找到轨迹。

1991年爆发的第一次海湾战争,美军通过信息化大大减少了指挥系统的层级,最后导致伊军2.5万人阵亡、7.5万人负伤、8.6万人被俘,而联军阵亡仅340人,受伤776人——双方战损比为330:1。

秦朔朋友圈更是在一篇名为《人类第一场数字化战争及其启示》的文章中这样描述这场战争——

号称“世界第四军事强国”的伊拉克全程无还手之力,指挥官被斩首,通讯中断,雷达失灵。那些真金白银堆砌起来的装甲部队、防空火力网、新式战斗机,在美军最新的隐形战机、电磁干扰、GPS定位打击之下灰飞烟灭。

 

到了2003年第二次海湾战争,美军已经初步具备“发现即摧毁”的能力。这背后,美军已从信息化时代升级为数字化时代。

这还是20年前,如今的现代化战争,数字化更是无处不在。在真枪实弹的战场上,数字化能力比核武器还重要:别人的信息只要比你早一秒,他就赢了。

也正因此,数字安全已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一环。最高层就多次提及——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人家用的是飞机大炮,我们这里还用大刀长矛,那是不行的,攻防力量要对等。要以技术对技术,以技术管技术,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筑牢数字安全屏障,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

2017年,《经济学人》在封面文章中写下:数据将取代石油,成为新时代最重要的资源。

回顾过去100年的“石油时代”,围绕石油这一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世界各国的明争暗斗此起彼伏,世界政治秩序和经济格局也都建立在石油之上。

如今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也必将成为今后各国竞相争夺的最有价值的资源。数字安全也可能将再一次决定世界经济格局,乃至政治秩序。

历史的机遇,真真切切就摆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