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市值缩水超千亿,业绩滑坡“惹的祸”?

来源:每日商业报道

撰文:谢冬冬


7月25日,泡泡玛特(09992.hk)再创新低,当日跌8.97%,报收20.8港元/股,盘中曾跌至20.7港元/股,创下上市后股价新低。

 

如此走势或与此前7月中旬,泡泡玛特发布公告有关,预期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不低于30%,净利润下滑不超过35%,这是泡泡玛特首次出现净利润下滑。



每日商业报道(www.bizvcw.com)注意到,在发布上半年盈利下滑的预告后,泡泡玛特迅速开启回购。7月18日至21日,泡泡玛特共回购1476.4万股,累计回购金额达3.25亿港元。但回购动作依然没能挽救股价,目前泡泡玛特最新市值290.7亿港元,已较去年2月巅峰时期接近1500亿港元的市值,缩水超千亿港元。

 

另外,在泡泡玛特发布业绩预告后,多家机构下调了估值。中信证券将泡泡玛特目标价下调至30港元/股。维持“买入”评级。并表示,泡泡玛特二季度受疫情影响程度超出该行此前的预期,中信谨慎预计线下流量及消费者对于潮流消费购买意愿恢复仍需要一定时间。摩根士丹利则将目标价由55港元/股降至36港元/股;瑞信则由55港元/股下调至43.7港元/股,称疫情影响了泡泡玛特线上及线下销售,以及因原材料、新业务及经营去杠杆令利润率承压。

 

“盲盒”在退热?

 

对于业绩下滑,泡泡玛特召开了业绩交流会称,将利润下滑归于疫情影响和前期业务扩张导致的费用增长两方面因素影响。公司曾暂停部分区域线下门店和机器人商店的运营,且公司线下门店较多分布于一二线城市,因而较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较大。同时,因疫情影响部分地区物流的时效性,从而影响线上销售。客流量及消费者的消费意欲也减弱,进而影响业绩增速下滑。 

 

2010年成立的泡泡玛特,上市前先后进行了9轮融资,前期投资方包括创业工场、红杉中国、华强资本、黑蚁资本等,2020年底成功赴港上市。2018年和2019年,泡泡玛特的增长极为迅猛——营收增速均达到了200%以上。2019年至2021年,公司增速略有放缓分别实现营收16.83亿元、25.13亿元、44.91亿元,增长约227.19%、49.31%、78.6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1亿元、5.24亿元、8.54亿元,增长353.29%、16.05%、63.20%。

 

尽管增长迅猛,近年来,泡泡玛特也多次因退货难、霸王条款、二次销售等负面事件、被中消协点名。根据华创证券数据,今年6月份,泡泡玛特天猫销量22万件,销售额2700万元,同比下滑35.3%;京东销量6万件,销售额1000万元,同比增长12.5%,总体销量额已出现不如去年的苗头。

 

同时,国内关于盲盒的监管也逐步加强,年初,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划出盲盒经营红线,并提出单个盲盒售价一般不超200元、禁止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等建议。

 

1月1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发布文章《用“盲盒”诱导食品过度消费,当抵制》,指出肯德基与盲盒销售商泡泡玛特联合推出的“DIMOO联名款盲盒套餐”以饥饿营销手段刺激消费,导致了超量购买造成的食品浪费。泡泡玛特也在被点名后全部暂停了定制盲盒业务。

 

加快海外开店

 

国内经营承压,泡泡玛特积极策划“出海”。今年6月,泡泡玛特国际总裁文德一在采访中曾表示,2022年将是“潮玩出海元年”,今年海外门店扩张计划会加速,收入保持2倍以上增长。而海外业务也是泡泡玛特业绩重要的第二增长曲线之一。泡泡玛特CEO王宁也表示,公司今年大力发展的方向是全球化。

 

今年以来,泡泡玛特欧洲首店、大洋洲首店、美国快闪店相继开业。早在2020年,泡泡玛特就在韩国首尔开了首家直营店,7月初泡又在首尔开设了首家国外旗舰店,7月16日,日本的首店在东京涩谷开业。

 

据了解,目前泡泡玛特海外已开业门店有26家,其中12家是固定的长期门店,14家是租期为一年左右的快闪店。预计到今年年底,泡泡玛特国外门店将开到42家。2021年,泡泡玛特的海外收入首次破亿,达1.37亿元,同比增长85.2%,不过海外营收的占比还仅有3%。